三星堆与古濮国和古蜀国之迷
文狼烟诗影
西周之前,就是周武王灭商之,邛崃并不属于(蜀国),属于(濮国),所谓夏商归梁州之域,是历代政权为了维护蜀文明是继承中原文明修史所划分的结果,目的就是有把古蜀文明并入中原文明,就是说,“古蜀文明不存在,都是中原文明的传入。”
古蜀国是指自蚕丛及鱼凫时期的古蜀国,然而,那时候的古濮国和古蜀国是并存的,而古濮国比古蜀国还早,由于古濮国衰落,蚕丛趁机成立古蜀国,后来到商末,周武王邀古濮国人帮灭商奏王,于是,古濮国人就掩埋了古濮国宗庙祭祀用品,帮周武王打商奏王去了。那时,古濮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这次去帮周武王灭商奏王能不能活着,或者会死亡……但是在当时被强大的古蜀国挤压下,古濮国随时都会有灭亡的危险,于是,古濮国才答应出川帮周武王灭商攻打朝歌,或许那样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就领着古濮人出川帮周武王攻打商奏王去了。后来,周武王领八百诸候灭了商奏王。
古濮国的古濮人在灭了商朝后,有了立足之地,就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市居住了下来,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们原来的古濮国。于是古濮国灭亡。直至周朝建立,文献记载“蜀有百多国。”蜀地的一百多个国就从此少了古濮国。周武王邀古濮国人帮忙灭商奏王是有历史记载的。
今天的三星堆古遗址就是古濮国人在蜀地遭到鱼凫的挤压,难以生存,刚好应周武王之邀灭商奏王,于是古濮国人就将其宗庙祭祀用品匆匆掩埋就出川了。
历史上古濮国的存在是有证据的下面有一首诗为证:
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
宋• 岳珂
当时邛蜀起濮君,褒贬春秋赖洽闻。
又见璧跗攽异数,要令金匮阐斯文。
鱼凫西隔一隅地,龙马南来四世勋。
陈古鉴今皆实迹,论思亟原张吾军。
从宋代• 岳珂的《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这一首诗中,可以证明濮国的存在,(濮君)指(濮国皇帝),岳珂在诗中说,濮国历史和遗址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去做田野调查,就是寻找历史留下的一点点蛛丝马迹。证明当时古濮国和当时蜀国皇帝鱼凫就隔一偶之地,意思是说古濮国和古蜀国是紧挨着的。同时,经过几年的田野调查,也揭开“三星堆”之迷。
这些年我们研究“古濮人”发源地在哪里?关于“濮”的记载来看,河南有“濮阳”起源于西周,正好符合周武王邀古濮人灭商后定居那里的时间。山东有“濮水”,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过三千年。而《康熙直隶邛州志》记载,濮水起于僚界,自上古。经火井江,汇入邛水。僚界:指今天邛崃天台山镇高何境内的“镇西山。”这一印证了亚洲人种启源地中所描述的(北京周口店人;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蜀地西戎人。)黑头发黄皮肤人种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西戎人就是古濮人。”古濮人的历史有多长?李白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中已经给出来了答案“四万八千年。”这就是古蜀文明。而中原文明才12800年,自旧石器时代的伏羲氏时期,也就是说,中原文明上下五千年,远不及古蜀文明。
关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像某些青铜尊和河南商代的青铜纹饰相近就以为是中原文化传入古蜀国,这个推理是不一定正确的,也可以说是古蜀文明传入中原文明。史记载:炎帝之女“讳邛”嫁给轩辕皇帝为第三妃,也就是说“讳邛”母亲乃蜀山氏之女。又有黄帝第三子“昌意”也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取名“昌濮。”这两个证据可以证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古蜀地的古濮国人就和中原人通婚,而且能嫁入中原国君的古濮人女子,可想而知,其蜀山氏也是古濮国和古蜀国国君之女。
故,史记说:自三黄五帝时,蜀有“百濮。”就是说,那个时期,古濮人部落发展到一百多个,已分布在整个四川,以及贵州部分;湖南部分;湖北部分。不说之前古濮人迁徙去西藏、青海、甘肃、甚至尼泊尔。也是后来历史上说的“西戎人。”
作为田野调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翻阅一本本古籍书,去实地调查,去翻阅一本本文史资料,从一本本古籍小说、诗词、笔记中找到一些有关于历史场景的一丝丝蛛丝马迹,近而为中国历史添砖加瓦,稳固我中华文明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