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组织DIY活动,小朋友和妈妈们一起做翻糖纸杯蛋糕。上午儿子开心地帮我做了好多准备工作,小朋友们到场时他还主动发围裙和工具,满脸写着兴奋。活动开始还专门给我做了彩虹蛋糕送给我,我感谢并鼓励了他。后来他自己跑到别的屋子去,我要招呼大家,就没管他。过了一会他出来,我正和朋友聊天,他凑在我旁边非要拉着我跟他一起做蛋糕,我建议他给爸爸做一个,他跑回去继续做,但没一会儿又一个人离开了。
这次我留意到他情绪好像不大对劲,有点担心。我就特意到屋子里看他。一推开门,见他正坐在沙发上低着头发呆,满脸不高兴。我意识到他应该是在寻求过度关注。我就把他搂在怀里,问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他淡淡的说了一句自己做的不好,不想做了。我说:“你是不是想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让妈妈陪着你一起做啊?”没想到这句话一出口儿子直接掉眼泪了,小声说我做的不好……我觉得内疚,自己光想着怎么把活动办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第一次孩子过来拽我其实就是在向我传递信号,而我却没有注意到。我跟他说:“宝贝,对不起!妈妈今天是活动的组织者,要照顾到大家的感受,所以忙着招呼别的阿姨和小朋友,忽略了你,对不起!谢谢你还给妈妈做了礼物!我觉得你给妈妈做的彩虹蛋糕很特别、很漂亮,妈妈非常喜欢!妈妈非常喜欢你的创意,把妈妈的名字设计成蛋糕的造型,用翻糖做出来,看着都觉得甜蜜!而且是我的宝贝独立设计并完成的,没有找别人帮忙!妈妈为你自豪!我看到你刚刚做的那个海滩的蛋糕了,小贝壳那么可爱,还有几个散落出来的小珍珠,真是太棒了!你可以给爷爷奶奶也做个漂亮的翻糖纸杯吗?一会儿活动结束,咱们一起品尝你做的蛋糕好不好?”孩子在我的共情后情绪得以释放,很快高高兴兴地和我一起出去做蛋糕了。其实出去我也就在他身边呆了一小会,帮他递了几个小模具而已。他一直专注着“创作”,到活动结束还主动帮我给大家分发包装盒。真心感动!
每一次运用PD,都在心里感谢孩子,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