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这要追溯到童年,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而兄弟姐妹众多,一般的家庭仅仅是能填饱肚子,许多孩子十岁左右才开始上小学,能读到中学就是有学问的人了,读书就成了奢望和梦想。但是在我们家上学和吃饭同样重要,睿睿的姥爷是个对工作和生活都十分严谨的人,对孩子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我记忆犹新的画面是夜深了,睿睿姥爷还在灯光下认真的记党员学习材料,橫格信纸上记满了整整齐齐地小字,睿睿姥爷毛笔字写的很好,钢笔写得更是铿锵有力,家里每年贴的对联都是睿睿姥爷自己书写的。睿睿的姥姥曾是一位教师,更是注重孩子们的文化教育。
我家有一间房子是专门放杂物的,但是占面积最多的却是书,睿睿姥爷的成套的毛选,关于党一方面的书籍,还有单位上发的支部生活之类的杂志、报纸;哥哥姐姐们每年换下来的课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都有,都没舍得卖;少量的小说,我只记得有繁体字的《封神榜》,还有没封皮的。我最喜欢这间屋子,喜欢翻看哥哥姐姐们的课本,读他们的语文课本,那时候关于小孩子的课外读物很少,上学之前我都没看过别的书。
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有一年暑假,从外地上学的大哥回来了,我像小燕子一样飞向哥哥,哥哥的一只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点在唇边做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窜到哥哥背后,原来是一本《少年文艺》,封面就是一个小姐姐做的和哥哥一样的表情。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本书和哥哥当时的表情。后来大哥又陆陆续续地给我买了许多本《少年文艺》和《少年文摘》,还有《神秘的原始森林》、《黎明》等适合少年看的小说,我一遍一遍地读这些珍贵的礼物,是它们陪伴我度过了少年时代,辗转了这么多年,我依然珍藏如昔。大姐读的书也非常多,她虽然上的理科,但是却爱看小说,攒的生活费偷偷买了小说,我还没有睿睿大就读了她放在杂物间里的《发生在不老春药店里》,一本励志的小说,我读了好几遍,故事情节现在也历历在目。
再后来我上了学,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我攒的钱也大都买了书,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买的书也多起来,只是后来工作学习了很多地方,顾不上我的书,大都凋零了。
从睿睿还没出生,我又恢复了买书的斗志,先是关于孕妇的,睿睿出生后,就是围绕着睿睿买了,我还从网上找故事打印出来,做成小书本,封皮就是《睿睿的第一本书》。我家的亲戚很多,睿睿是她这一代最小的一个,每到过年就会收到很多礼物,大多是衣服,都能排到好几年后也有新衣服。在睿睿上幼儿园时我就对亲戚们宣布,不要给我们买新衣服了,要想送我们礼物,请给我们买书吧!于是家里的书橱,大的小的,各式各样的书渐渐多起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五花八门。
大概一周岁生日,睿睿三伯送给她一礼盒绘本,手掌大小,一页图只有一句话,薄薄的一本就是一个暖心小故事,睿睿翻了多年,一直到上一年级,有时还抱上一摞坐在那里一本一本翻着看。后来舅妈、姨妈、姐姐都不定时不定期的给睿睿买书,一本本书纷至沓来,我和睿睿爸爸也经常锦上添花,睿睿爸爸买的《父与子》对睿睿画小人影响颇深,到现在还有时画父与子式的漫画。
睿睿从小爱动,我一度怀疑她有多动症,但是矛盾的是如果睿睿看书,她能坐在那里看一两个小时不动,你去打扰她,她还会很烦,这样就解除了我的疑虑,大概就是好运动的小孩吧。
上小学了,她的书橱已经放不下了,我又替出了一个挂式书橱摞到她的书桌上,老师推荐要看的,小伙伴们在看的,学了拼音带注音的,我觉得值得看的……书还在一本本增加,睿睿也在慢慢汲取知识的营养,虽然睿睿现在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直沐浴在书的海洋中的睿睿,一定会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来。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书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我上学时看的书才一元两元,大哥上学时才几角(我以前悄悄地从大哥的书橱里拿回家几本诗词类的书),睿睿小时候看的绘本十几元甚至几十元,我实在不舍得给她多买啊,于是去绘本馆借,去图书馆借,鼹鼠的故事等一些著名的绘本就是这样看完的。现在睿睿看的书,字多于图了,价格也能让我接受,那就继续买吧。
读书日前几天,书店里做活动,当当也做活动,前前后后我竟然挑了快一千元的书,终于也奢侈了一回。
2018.4.23 温度 16~8 睿睿还是穿的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