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桓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给了他,知伯必定越发骄横。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国家。知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知伯越来越骄横。您怎么能放弃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机会,却偏偏让我国成为知伯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好吧。”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知伯。知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蔡、皋梁等地,赵国不答应,知伯就围攻晋阳。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知伯于是是很快就灭亡了。
智伯率领赵国、韩国、魏国的军队进攻范氏、申行氏,灭亡了他们。休息了几年,派人向韩国索取土地。韩康子想要不给他,段规劝谏说:“不可以。智伯的为人,贪图货利而又凶狠暴庚,他派人来索取土地不给,一定对我们韩国派兵侵凌。君王您还是给他。给了他,他就会舜以为常,又将会向其它国家索取土地,其它国不听从,智伯一定用兵侵略它;这样一来,那么韩国可以免除患难,坐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派使者送一个万家城邑给智伯。智伯很高兴,又派人向魏国索取土地,魏宣子想要不给他。
赵葭劝谏说:“他向韩国索取土地,韩国给了他。他向魏国索取土地,魏国不给,那么这是魏国内中自以为强盛,而对外却激怒了智伯。这样一来,那么智伯一定要对魏国用兵了2不如给他土地。”魏宣子说:“好。”因此派人送一个万家的城邑给智伯。智伯非常高兴,又派人到赵国去,索取蔺城、皋狼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困此暗中勾结韩国、魏国,准备领兵进攻赵国。
赵襄子召来张孟谈告诉他说:“那个智伯的为人,表面上跟你亲近内心里却很疏远,他三次派人到韩、魏去,可是我都没有参加,他要移兵攻打我是一定的了。
现在我驻扎在什么地方防御他才好?”张盂谈说:“董安于是先主筒子的能干之臣,一辈子治理晋阳,而且尹锋也遵循他治理的方法,他们政治教化的遗绩还存在,您还是定居在晋阳。”赵襄子说;“好。”于是就派延陵生率领车骑先到晋阳,赵襄子随后也跟了去。到晋阳以后,巡视城郭,察看府库:检查粮仓,召见张孟谈说:“我看城郭已经很完善,府库的物资足够使用,粮仓已经装满,可是没有箭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子治理晋阳的时绥,凡是公寓的墙壁,都是用获蒿槽楚筑的,墙壁的高度达一丈多,您可以打开使用这些东西。”于是打开一试,它们的坚硬程度就是美竹也不能超过。
赵襄子说:“足够了,但是我们缺少铜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子治理晋阳的时候,凡是公宫的室中,都是用冶炼的铜傲柱质的,请您打开使用它,那么就有剩余的铜了。”赵襄子说:“好。”号令已经定好,防御的物资已经完全具备。三国的军队登晋阳城,双方就开始交战。三个月没能攻克,因此展开军队包围了它,决开晋水堤岸丙灌晋阳。包围晋阳三年,城中的人在高处搭了巢住着,悬挂着锅做饭,财物食品将要用光,土兵有病身体瘦弱。
赵襄子对张孟谈说:“粮食缺乏,财力将尽,士大夫生病,我不能坚守了。想要率领缄中的人马投降,怎么样?”
张盂谈说:“臣下听说这样的话,国家灭亡不能使它复存,国家危险不能使它安定:那么就不用看重智士了。请您放弃这个计划,不要再说了。隐下请求进觅韩国、韩国之君。”
赵襄子说:“好。”
张孟谈于是暗中进见韩、魏之君说,“臣下听说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就要受寒,观在智伯率领二囤之君进攻赵国,赵国将要灭亡了,赵国灭亡那么二君也要依次跟着灭亡。”两位围君说:“我们知道是这样的。那智伯的为人,内心严厉而很少亲近别人,我们的计谋没有成功而被他知道,那么大祸一定来到,对这件事怎么办?”
张孟谈说:“计谋从两位国君的曰里说出,进入遂下的耳朵,没有什么人知道。”二君就和张盂谈私下约定三军的行动,决定日期,夜晚,便把他送回晋阳。
张盂谈把情况报告给赵襄子,赵襄子再次拜谢了他。
张孟谈为了不使智伯疑心朝见出来,在辕门外遇见了智过。
智过进去见智伯说:“韩魏之君恐怕要发动兵变。”
智伯说:“为什么?”
智过回答说:“臣下在辕门之外遇到张孟谈,看见他神情很傲慢,走路脚拾得很高。”
智伯说:“不会这样的。我和韩魏之君已经订立盟约了,破赵之后三家平分它的土地,这是我亲口说的,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请您放弃不应有的想法,这种话不要从您嘴里说出来。”
智过出来拜见了韩魏之君,又进去游说智伯说:“二君神色两样意志改变,一定会背叛您,不如观在杀了他们。”
智伯说:“军队包围晋阳三年了,早晚便可占领而享受它的利益,却在这时有了别的心思?这是不可能的,您千万不要再说什么了。”
智过说:“不杀那么就要亲近他们。”
智镳说:“怎么样亲近他们?”
智过说:“魏宣子的谋臣叫赵葭,韩康子钓谋臣叫段规,这都是能改变他们君主计策的人。您还是跟这两位约定,攻破赵国各封给二位一个万家的县,如果这样韩魏之君的心意就会不改变,而您也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脱:“攻破越国三家平分它的土地,可是又封给他们二位各一个万家的县,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土地就少了,不能这样做。”
智过见君王不能用他约计谍,不听他的话,出来以后,改他的姓为辅氏,于是就自动离开不去见智伯了。张孟谈听到这件事,进去拜见赵襄子说:“臣下在辕门之外遇到知过,他看我的样子,是对臣下有怀疑之心,进去拜见智伯,出来以后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今夜不进攻智伯,智伯一定后悔,事情就来不及了。”
赵襄子说:“好。”
派张盂谈去见韩国、魏国之君,约定今天夜晚杀死把守堤岸的吏卒,并掘开晋水的堤岸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大乱,韩国、魏国的军队像张开的翅膀一样左右夹击,赵襄子率领军队正面进攻,把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并活捉了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被天下人所讥笑,这是他贪得无厌的缘故。那不听智过的计谋,也是他所以灭亡的原阂之一。智氏被全部灭掉,唯独辅氏存在。
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张孟谈巩固了赵国的地位以后,扩大边境,发扬五霸的精粹,向赵襄子称赞赵筒子的遗训说:“从前,筒子统治赵圈时有这样的话:‘五霸之所以得到天下诸侯拥护的原因是约束得当,使君主的权势能控制臣下,不使臣下的权势能控制君主。所以尊贵为列侯的人,不让他任相国,有将军以上地位的武官,不让他担任近大夫。’如今隐下名声显赫而身体尊贵,权力重大而众人服从,逮下愿意捐弃功名,抛弃权势而离开众人。”赵襄子悲伤地说。
“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名声显赫,功劳大的人身体尊贵,担任相国的人权力重要,自己忠诚讲信用众人就会服从。这是古代圣贤协调驾驭国家,安定国家的办法呀!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张孟谈国答说:“君王所说的,是成就功名的美好。臣下所说的,是保守国家的方法。臣下观察成功的事业,听古代的传说,天下美好的事情是相同的,但是臣下君主的权力平均起来都能美好,是没有这种事的。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君王如果不考虑,那么臣下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张孟谈的面容显出悲伤诀别的样子。赵襄子让他离开。张孟谈躺了三天,派人对襄子说:“晋阳的政事,臣下不从命怎么办?”赵襄子手下人回答说:“杀掉。”
张孟谈说:“左司马被国家使用,安定了国家,不躲避死亡,以成就他的忠诚,君王还是动手吧。”赵襄子说:“您还是去做您想做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他。张孟谈心安理得地去掉重权和美名而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名声,他交纳封地,放弃政事离开尊贵的权位,而耕种在负亲之丘。所以说,张孟谈的行为是贤明人的行为,赵襄子的政治是英明君主的政治。张孟谈种了三年地,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背叛了过去的联盟而谋划进攻赵国,赵襄子前来会见张盂谈并告诉他说:“从前智伯的土地,赵氏分得多到十个城邑,他们再来,如今诸侯是谋划进攻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张孟谈说:“君王还是背着剑为臣下驾驶车辆回到都城,让臣下住在宗庙里,把任命官吏大夫的权力交给我,臣下为您试着谋划对策。”赵襄子说,“好。”张盂谈才上路,他的妻子到楚国去,长子到韩国去,次子到魏国去,少予到齐困去。四国产生疑心而计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