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注:2019年2月16月随南城户外活动团去了趟福建龙岩永定土楼,颇有感触,执笔而书。
永定土楼的确值得去看。进入景区,一条依山沿河蜿蜒而建的客家名人明星大道,最先令人惊叹,因为路边的名人明星牌上书写的名字,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宋应星、洪秀全、孙中山、黄遵宪、朱德、叶剑英、郭沫若……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居然都出自客家!
跟随热情的客家女导游走进土楼,手摸着厚实的黄土屋墙,脚踏上院内老旧的楼梯,环视大院看见院里居住、议事、攻防、粮食储存等生活与安全设施样样齐全。一土楼一世界,令人感觉时光仿佛倒流,回到客家祖先由北而南的迁徒时代。
客家人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从秦始皇南征百越到明末清初,为躲避兵荒马乱或旱灾水患,他们被迫逃离北方家乡,过黄河,过长江,翻五岭,一路血,一路泪,这其中遭遇了多少苦难,当今恐怕已无人能够详述其情。他们拖家带口,忍饥挨饿一路向南,朝着没有战乱的方向逃亡。他们期许,南方的崇山峻岭,会为他们阻挡刀枪之害,战乱之苦;他们期许能够在南方安定下来。可是南方的土著居民并不接纳他们,只认定他们为临时落脚的客。从此,客家人便成了北方南逃移民的特称而延续至今。
在良田稀少的南方山区,客家人与土著居民的资源之争异常激烈,土著居民的围攻进攻随时随地,械斗的结局常常是两败俱伤,到明末清初又逢匪盗猖獗。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使客家人以家族为单位居住在一起,相依为命,共同生产,并肩战斗。他们结合实际设计建造了形似碉堡的独特建筑—一土楼
客家土楼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围屋”。“围屋”或圆或方高大雄伟厚实坚固,外墙能够轻松抵挡枪炮炸药的进攻,院墙内的粮仓可以储存供族人食用半年之久的粮食。客家人依仗着这样的奇特建筑,终于在他乡站稳了脚跟,硬生生地把他乡变成了故乡。
土楼——客家人创造的生活军事两用的建筑,让客家人避免了被消灭的灾祸,但是客家人顽强生存,并能够行走天下开枝散叶,绝非仅仅依仗土楼之坚。
在永定振城楼禾坪前,矗立着一块高近3米的巨石,石面上赫然写着十个鲜亮的大字:“家训,客家人不灭的心灯。”客家后人用这种方式,豪迈地告诉了世人,客家人坚如磐石而不灭的秘密!
绕石一周,不见有关家训的片言之语。家训在哪?家训在客家家训馆。
智慧的永定客家后人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他们按照传承祖德的乡俗,把永定境内客家100多个姓氏中的32个姓氏的家谱、祖训、家规和19个姓氏的族谱,展陈在永定洪坑区庆成楼里的客家家训馆和客家美德馆。
走进庆城楼,浓郁深厚的家风文化气息和家国情怀扑面而来,浸润其中让人流连忘返。吴氏祖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同族,尊敬祖宗,弘扬祖德。”;黄氏家规:“为士者敦崇礼让。”;赵氏祖训:“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 客家家训从细微处入手教人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虽然,各个姓氏的祖训家规有些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育子孙后代,做人做事要遵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客家人深知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对于兴家旺业至关重要,惟尚勤俭,守礼仪,知廉耻,家业才能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翻阅客家家训,还有家谱族谱,令人又一次惊叹客家人领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不凡眼光,他们通过祖训、家训、崇师重教等方式,把儒学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这种由家而国的伦理追求和由孝而忠的家国情怀,融进了自己的血脉,从而使客家人获得了坚韧强大的生命力。客家人卓越的眼光与智慧在汉人中实属罕见!
客家人不灭,而且名人辈出,源于客家人千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正如犹太人之所以不灭,源于他们历经苦难,始终坚守自己的宗教、语言以及生活习俗,所以犹太人能够在失国2000 多年后,奇迹般地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以色列犹太国。
相比较于犹太文化和其它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祖敬宗,恭宽容忍,以和为贵,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使得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以伦比的亲和力与融合力。客家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贴身携带护身符,使客家人得以穿越千年苦难,生生不息!
客家历史再次证明:民族文化不灭,民族才会不灭;民族不灭,国家才会不灭。天下炎黄子孙要学习客家,爱中华当先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诰孺写于20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