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过够了二人世界,所以生育孩子是我们那个时候最大的刚需,心里满满的期待直接转化为实际的动力。我主动关注获取各种育儿信息后,决定要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通过摄取身边的报章杂志、微薄、广告、朋友圈等各种渠道碎片化信息,在心中刻画好了母乳喂养的美好蓝图。母乳喂养为妈妈和宝宝带来的益处不用在这赘述,但是我要为这些益处赋予一个“长期”的概念:彼此终生受益。
等到孩子呱呱落地,自以为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我还是不足以应对现实中的困难。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母乳妈妈都会经历的场面:面对哭个不停的小婴儿,每天都被家人和月嫂在耳边灌输:奶水不够,饿着娃了!怀孕的辛苦,生产的筋疲力尽,谈不上质量的睡眠,嗷嗷待哺的新生命和正在被无限激发的母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里,足以让处于“风口浪尖”的妈妈忘记初心,拿起奶瓶,给娃灌奶粉。
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奶瓶喂养更容易?吮吸乳汁有技巧,即正确的衔乳姿势。如果姿势错误会很大程度影响乳汁分泌,使用奶瓶喂养则避开了这样的技术问题。因为奶嘴更容易吮吸,可以很快的“堵住”宝宝的嘴使他停止哭泣,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所有人的焦虑暂时得到缓解。但是,我已经有了关于母乳喂养的基本的知识储备就知道这种暂时的安静,并不是我想要的。哭泣是一个小婴儿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除了表达饿之外,还有很多心理诉求;同时,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奶瓶轻松的吮吸会导致吸入过量奶粉而(实际上是大脑)昏昏欲睡,增加消化负担的同时使大人误以为由于吃得饱所以才睡得踏实,但是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碰到这些问题时已经是在月子里了,经历好几个不眠夜和 “临时抱佛脚”的紧急学习,我最终顺利实施了母乳。
现在,作为一个刚刚离乳的母亲,复盘一下我当时的思考过程:
问题出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解决。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在于:1.对实施母乳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全面,无法应对目前的现状;2.我的母乳喂养计划出现了阻力,必须及时化解;3.通过践行来验证已经学到知识是否真实可靠以及等待正面反馈才是应该做的,而不是被旁人的意见轻易左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的策略是:
第一,通过学习喂养知识,坚定信念
宝宝出于天生本能的需要对于哺乳这件事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回应,妈妈作为主导者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推动并实施母乳喂养。
学习使我从最初对母乳喂养只是区别于奶粉喂养的粗浅认知,深入到母乳喂养的实施要从认知层面,技术层面和践行层面共同入手。认知层面,我通过阅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确立了想要亲密育儿的理念,而母乳喂养正是这种理念下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技术层面,我通过著名的儿科医生崔玉涛的相关书籍、微博,以及“国际母乳协会”微信公众号,获取到最新最科学的哺乳知识,并与传统喂养理念中老旧的部分观念进行比对学习,为我日后与家人和月嫂沟通积累了很有说服力的素材。践行层面,我找到了一个叫做“母乳大本营”的APP,里面有大量母乳妈妈的践行心得,很容易在里面获取到走上母乳喂养之路的现实情况。正是通过以上的学习,我笃信一定可以成功实施母乳喂养。
第二,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自己的支援小组
在照顾自己和宝宝的人中建立自己支援小组,支援小组能过滤掉多少压力取决于与小组成员的沟通程度。
在初期母乳分泌不足的时候,我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月嫂,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她建议我夜间奶粉喂养,白天母乳喂养。月嫂作为所谓的专业人士,全家都会重视她提出的建议。很快我就发现这种方式会导致母乳越来越少,因为乳汁分泌的规则就是:吮吸刺激越多分泌越多反之则越少。我找机会将自己的被动局面与丈夫、父亲做了沟通(我是在父母家坐的月子)。由于在怀孕期间甚至怀孕前,我已经将自己的不成形的育儿理念与他们尤其是丈夫多次做了充分的沟通。很快,我的支援小组就理解并领会了,我们在家里配合营造了“打压”奶粉喂养的舆论压力和空间压力(适当盯着月嫂),同时在我一再的正面表达和坚持下,月嫂始终无法继续她原本的奶粉喂养计划。不要以为一切都这么顺利,这过程中我母亲早已承受不了宝宝的大哭而站到了月嫂一方。
我的支援小组成员就是丈夫和父亲,他们在我往后长达三年半的哺乳历程中无疑是最有力的坚实后盾: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日子里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化解了很多矛盾和焦虑;父亲更是直接鼓励他的外孙子:吃奶是你的权利,别人不能随意插手给意见。我在持续母乳喂养的路上前进的更加畅顺。
第三,践行,践行再践行,坐等正面反馈
通过践行才能对之前的决定做出判断,在践行中及时总结反思,调整策略,才能面对并解决喂养初期的各种困难和麻烦。我深切的体会到:
1.乳汁分泌通过宝宝的吮吸刺激大脑完成,区别于母乳喂养的另一种方法即月嫂赞成的混合喂养只会导致母乳分泌越来越少,最终被奶粉全部替代。所以想要母乳喂养必须心无旁骛,坚持到底。
2.有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不论是学习哺乳知识还是建立支援小组都要尽早的进行,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3. 如果坚持母乳喂养带来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难以承受,哺乳妈妈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勉强自己,没有母乳喂养并不代表不爱自己的孩子。
至于正面反馈我只用一点来概括,用不了几个月就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眼睛会说话!
母乳喂养不是简单的施与受,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是妈妈与初来乍到的孩子建立感情基础的心理互动,也是妈妈大脑接受孩子的信号分泌乳汁的身体互动。从那时开始,妈妈用全部的爱和力量赋予孩子生命和成长,孩子为妈妈的成长赋予了难得的成长率,没有终结。
最后,附上威廉·西尔斯为指导“亲密育儿”顺利进行而写下的小短文,为想要和我一样走上母乳喂养之路的妈妈们打气:
《早期的亲密———一生的回忆》
也许,你有些忧虑,
不知宝宝会向你持续索取到什么时候。
放心吧,不会太久!
他躺在你的臂弯的时刻,
紧贴在你的胸膛的时刻,
睡在你身边的时刻,
都不会太久,
但你由此传递给他的爱的信息,
和你永远为他敞开心扉的心意,
将延续他的整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