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大家身上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1、下班回家想要学习却没时间读书,我们会想,听人讲书总能有所提高;
2、听取课程想记笔记却不愿意动笔,我们会想,先拍下来回去再做整理;
3、看见干货想要吸收却没耐心阅读,我们会想,点赞收藏有空再来研究。
长此以往,我们听了很多只记得名字的书籍,拍了很多再也没有打开过的PPT照片,收藏了很多只看过标题的干货内容……
渐渐地,我们用听书代替了阅读,用拍照代替了笔记,用点赞代替了学习。在“假努力”的套路中,欺骗大脑让自己认为我们还在努力变好。
如果这些问题能让大家有些许共鸣,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这种”假努力“。
以往面对各种执行力问题时,我们习惯于将责任归咎于”自律“。一但我们管不好自己,就觉得是不够自律。“自律”大哥着实挺惨,总在为各种问题背锅。
其实,不自律是结果,并非原因!“假努力”的症结,是方法不对导致的门槛太高,是我们习惯性把阅读、笔记、学习,想得太难了!
我们潜意识中习惯将难的事情往后推,试图用整块时间+美好心情,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合适时机。
遗憾的是,从小老师都在教我们怎么认字,却没告诉我们怎么阅读,缺少方法指导的阅读,成为了一个枯燥乏味的宏大工程。就会导致机会遥遥无期,拖延日复一日。
其实,用对了方法,不用一个月,不用一星期,只要60分钟,我们就能读完一本书!
如果读书可以成为1小时的低门槛行为,就能大幅度降低潜意识的畏难情绪,执行力自然提高,”假努力“迎刃而解!
【一、你的阅读速度有多快?】
一群人同样读一本书,为什么速度差异很大?有的人一分钟能读三五页,有的人一分钟只能读几百字。
分享过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自测一下阅读速度。
找出三本不同类型的书籍,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需要思考的工具书,相对晦涩的文史书。每本书节选3页内容进行计时阅读,最后得出的平均值就是我们相对客观的阅读速度。
其实,阅读速度差异的核心原因是“视野宽度”。宽度不够,速度自然上不来。
常见读书方法基本分为逐字、逐词、逐句、逐行,每次看到的内容不同,阅读速度就会不同。
我们一起看下这张图,感受下不同阅读方式的速度差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逐句阅读的速度远高于逐字逐词。
我们可能认为,道理讲起来容易,逐句阅读肯定对词汇储备和头脑反应要求很高,属于”最强大脑“这类天赋范畴的东西。说了做不到,说出来有什么意思!
【二、一目十行,人人都能做到!】
1、逐字阅读。顾名思义,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通常习惯在脑海中默念。
受到默念速度的瓶颈限制,一分钟只能读上三五百字,一本30万字的书,考虑到现实干扰,基本需要要12~24个小时才能读完,一天读1小时,基本需要大半个月。
2、逐词阅读。是逐字阅读的升级版,随着阅读量的提升,词汇量的增大,逐词升级成逐句,阅读速度也会更快。
逐词阅读后,一分钟基本能上升到千字左右,30万字的书还是需要5~10个小时才能读完,一天一小时,基本需要一周。
3、逐行阅读。在捕捉关键词的基础上,会选择性忽略不符合阅读目的相对不重要的内容,通过关键词+脑补联想的方式,实现快速阅读。
逐渐熟练后,还能从跨词向跨行升级,一分钟基本能提高到3000~5000字,30万字的书只要1~2个小时就能读完。
我们可以看到,制约我们阅读速度的,除了词汇量储备和头脑反应外,更多是因为阅读习惯!只要用对了方法,纠正了习惯,人人都能做到一目十行!
那么问题来了,跨词跨行就意味着选择性阅读,会不会囫囵吞枣忙着翻页最后翻了个寂寞?
如果只是为了“读完”盲目追求阅读速度,必然出现这个结果。那要怎么做,才能读得快还能记得牢呢?
【三、用对方法,60分钟速读也能又快又好!】
生活中有些场景下,我们阅读速度会比平时快很多。
例如在书店选书的时候,我们站着快速翻看十几分钟,就会对这本书大概讲了什么,对我有没有用,是否需要购买有所判断。还有在考场上突击复习要点的时候,我们能在几分钟内从教材中快速找到关键点,一目十行完成阅读。
这两个场景都有四个相同的关键特征:
一是有时间锚定,需要快速完成阅读;
二是会高度专注,不会受到外界干扰;
三是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寻找答案;
四是在跳着速读,有选择性捕捉重点。
所以,当我们将这四个特征迁移到日常阅读中,阅读速读就会出现指数级提升!
1、时间锚定。按照《刻意练习》一书中的练习方法,我们进行1小时计时,明确这是高速阅读专属时间。我们要带着“快速阅读且越读越快”的任务进行读书,完成松散到紧张的模式切换。
2、高度专注。按照《心流》一书中的最佳状态体验,我们可以在这1小时内隔绝外界干扰,把手机放到卧室,把桌面清理干净,播放舒适的白噪音背景音乐,享受专注速读带给我们的心流体验。
3、带着问题。读书前我们可以在樊登、有书、豆瓣等平台预先了解书籍梗概内容,结合书籍封面目录序言和个人工作生活经历,提出3~5个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开始阅读。
4、跳着速读。我们采取“1+3竖式阅读法”,将眼神从横扫变为竖扫,从逐词逐行升级到跨词跨行,大幅提升“视野宽度”。利用我们神奇的脑补功能自动联想缺失部分内容,实现速读不影响理解的效果。
为了避免过度追求阅读速度忽略阅读质量,我们要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形成“1个主题+3个要点”的提炼,除了小说、传记、教辅书等特殊类目,大多数书籍都能将主要内容归纳成3个要点。
按照以上四个方法进行一段时间刻意练习后,我们就能清晰感受到每次一小时读完的页数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直到一小时读完一本书!
因为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我们还能兼顾好速度和质量,不会遗漏书中的精华要点,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效果。有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我再做一下展开。
我们回想下初高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如果我们先读文章、再做题目,很容易出现头脑空白回答不上,往往我们需要进行二次阅读,很影响效率。
核心原因就在于第一遍阅读时,没有带着问题和目的,只是雨露均沾地读下来,就会顺其自然地没记住。
如果我们先看了问题,再看文章,就会有选择性的挑重点跳着读,着重盯着能回答问题的内容,实现了又快又好的目标。
以我们4月份共读书单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为例,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知道书中主要讲了7方面内容:
1、为什么讲书是读懂书最好的方式?
2、樊登是怎么一步步走上讲书之路的?
3、樊登选书的标准是什么?
4、樊登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5、讲书稿要怎么组织?
6、思维导图要怎么绘制?
7、讲书前要做哪些准备?
相信参与共读的朋友已经读完一定章节了,那么我们试着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我们能不用看书直接给出答案么?相信不少朋友会陷入”我记得好像是……但是又想不起具体内容“的状态,大多还要翻书复读辅助回忆才能给出答案,这就是没有带着问题阅读的典型表现。读得慢不说,更要命的,是记不牢!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我不读完,我怎么知道会有哪些问题?这就回归到前面说过的,做好准备工作比上来直接读书更有意义,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预先查资料、看目录、提问题,才会让阅读事半功倍!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才是确保专注、提高速度的核心!
带着问题,才会让我们不分心、更专注!
带着问题,才会让我们挑重点、跳着读!
带着问题,才会让我们看得快、记得牢!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快速阅读的全部内容,还想了解更多细节,建议可以阅读下刘主编写的《高效阅读》,会有更多具体内容的展开。
了解完这部分后,大家可能还会有不少疑问:
”快速阅读“和樊登”阅读不求快“相悖,究竟该听谁的?
”带着问题“和樊登”带着目的会减少大脑摩擦“相悖,究竟该听谁的?
读书到底该不该划线?如果划线,和樊登”阅读尽量少划重点“相悖,究竟该听谁的?
如果划线,怎样划线才能做到既不耽误阅读进度同时兼顾便于回忆检索?
1个主题+3个要点该怎么提炼?
读书笔记该怎么记?
……
如果还有机会,我再和大家分享笔记、拆书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我分享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