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整部书,洋洋洒洒一百回,讲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什么要经历这么些磨难呢?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西天如来佛的三藏真经。可是,等通过了重重考验,终于到达了西天,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传经的时候,如来的两个“秘书”阿傩、伽叶二人竟然向唐僧师徒索要贿赂,给人的感觉是,西天圣境居然也不乏俗世人情世故。可是,因为路程太远,没有携带礼物,唐僧师徒自认为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经历了千难万险,就足以表明诚意,也算是礼品了。无奈,阿傩、伽叶只能传给他们一套无字经书。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唐僧他们几个,把这套无字经带回东土,交给唐王李世民,那李世民会是什么表情!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有一个人帮了他们一下,谁呢?燃灯古佛。就在唐僧师徒得了经卷,走出藏经宝阁大门的时候。给他们传经的阿傩、伽叶在背后嘲笑他们师徒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这话就被燃灯古佛听到了,就派座前的白雄尊者前去追赶唐僧,把无字经夺了,让他们再来求取真经。
师徒几人发现所取经文无字,悔恨交加,又很庆幸发现得早,要不然就这样回去,怎么向唐王交代啊!终于,又回到如来那里,状告阿傩、伽叶二人贪财索贿。本来理直气壮,认为一定会讨个说法的,没想到如来却没有替他们说话。如来笑了笑说:“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这么说来,唐僧是不是应该感谢燃灯古佛呢?按说应该,实际上未必。其实无字经和有字经都是真经,只是版本不同罢了。唐僧第一次取得的无字经才是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经”,而后来换取得有字经却是一种“低年级”的真经。这就好比我们从小到大上学一样,有字的是图画本,容易看懂,不枯燥。而到了高年级,图画就不那么丰富了,取而代之的都是些文字理论。这无字经就是高年级的读物。可惜唐僧肉眼凡胎,修为太低,根本看不懂,更别说回去之后给那些普通和尚看了。
燃灯古佛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帮了他们一个“倒忙”,让他们回来再求有字真经,只为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感觉没有白跑一趟罢了。话又说回来了,即便唐僧知道无字经才是真经,那也不能取回去,因为只有他懂,别人不懂,也同样无法交差。
这就是中国文化对“禅”最深奥的理解: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在《红楼梦》中却是“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在王阳明那里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所以《西游记》全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很多事不能靠别人来告诉你,而是靠自己去悟。只有自己悟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也才是“真”的。
当年禅宗五祖在众弟子中挑选衣钵继承人的时候,就出了一道题,考察他们的悟性。大弟子神秀手到擒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身为厨师的慧能,文盲一个,却悟到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结果二人一对比,高下立判。这二人的悟性对比,说的就是有和无的道理。
《西游记》这部书告诉我们的道理很多,最明显的道理就是:不经历磨难就取不到真经。应用到我们俗世中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然而,它要告诉我们最为深奥的一个道理,应该就是这最后的一个了:有和无的关系。不知道您悟到了没有?
文/张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