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历生日对照星座显示,是完美天秤️,可实际是骄傲又自卑长不大的孩子…
经常会被各个平台推送分析星座的文案绊住,会去对照自己,慢慢发现,文案很美,而自己什么都不是。常觉得天秤的文案太过美好,美好到自己觉着不配。却惟独懒,完美契合。懒到很多时候自己也觉得有病。懒得开口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倔强地宁肯憋屈,受累,也不上那趟车。懒到不想接触外界,谁也可以不联系,谁也别来联系我。懒到明明喜欢,却也不会去争取。
或许就像豆子,被分类成了绿豆,红豆,黄豆,其实呢,同一种豆子里每一颗也都不同。而自己这个别扭的天秤,也只是其中一个平凡普通的存在。
有时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比谁都在意,别扭到让自己无聊。有时看似平静,实则在崩溃边缘。心疼自己,又可怜又无助。
《二》
迷迷糊糊中接到一通电话,说是老家镇上的派出所,问我奶奶的身份证没有录指纹,询问当事人在哪,去补录一下。瞬间被拉回现实,用自己感觉平静的语气回答说,奶奶已离世。电话那端顿了顿,问到具体时间核对一下,要为奶奶将身份证销户。我再次语塞了…
直到电话那端说,那就先这样,打扰了……。我默默收起手机,心里五味杂陈。奶奶的人生旅程在档案记录里正式被封存,以后查询也只能看到黑白档案。一生或许留下的痕迹也就只有短短几十个汉字(或者更简短)。而那场送行会,父亲,大伯,几个姑姑挂满泪痕的面容还依稀可见,真真的人间悲喜不相通,也绝对做不到完全感同身受。也印证了那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请在有限的生命里,对自己更好些吧……
《三》
好像不是第一次写关于死亡的文字,我能直面文字也能理解要传递的信息,却依然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然而,我却总能从身边间接的接触类似事件。或许是我看得太重,于是突出了这个个案的重要性,其他人的生活中或许遇到的更多,只是他们善于发现阳光,而我却聚焦了死亡。
记不清什么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却清晰记得文章有关死亡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理上的死亡,也就是人停止呼吸,身体机能停止运行,被宣布脑死亡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情感的死亡,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没有人再记得当事人,没人再回忆有关当事人的任何事迹与情感。也就意味着有关当事人的直接接触者也可能进入了死亡的第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关系的死亡,再久远的推进,社会中,不会再有人在意当事人的任何文案记录,封存的记忆,文档都被遗忘,没有人记得任何有关当事人的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
如尘埃,如草芥,没人关心,没人在意,没人关注,存不存在,存不存在过,都无关他人与社会。最后终是归于混沌。
《四》
这两天在看一部剧,里面的几个场景与观念稍微有些触动。
一是职场对于性别的偏见,现实中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让身边几乎90%是女性,是不是会说这样的环境挺好的呀,都是女性,就不会有什么偏见了吧。其实不然,女人多的地方真的也是是非不少,家常里短的攀比,儿子老公加存款的各项较劲,我一点也不觉得轻松。而因为结婚,怀孕被调岗,降级与离职的也不在少数。而这就是女性职场再平常不过的变数。近两年公司领导层,更是对外直聘男性员工。或许是现状产生时间久远,也含工作内容的原因,终是入职手续有10人,能留下者1-2人,自然也会被视若珍宝,晋升之路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