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何时看的文章了,里面讲到科学家让一组美国孩子和一组中国孩子分别描述一个鱼缸,美国孩子会说比如“红色的鱼,绿色的水草,蓝色的玻璃珠”等等,但是中国的孩子则会说诸如“大大小小的鱼,长长的水草,圆圆的玻璃珠”等等。在另外一个实验中,两组孩子被领到一个满是玩具的房间,然后被要求整理玩具,结果是美国孩子倾向于按照颜色将玩具归类,而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按照形状归类。在美国走进任何一家服装店的Clearance部分,衣物都是按照颜色排列的。
我在“英语豆知识系列二”里面讲过,“”真正牛牛的词汇量不是你能背出多少单词,而是面对一个普通常用的单词,你能知道它的多少意义和用法“。这里引申一下,面对一个普通的”门类“,你能知道多少它常用的单词。”颜色“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一直被英语中层出不穷的”颜色“单词现象所吸引。汉语里的颜色是以几个基色调为准再加上修饰词而成,拿红色来说,汉语里有比如大红,二红,粉红,桃红,洋红等等;然而英语里的颜色则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据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而不同。同样拿红色来说,英语里有比如red, scarlet, pink, crimson, burgundy,wine, magenda等等。这些单词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词根上的)联系,所以需要分别记忆。
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上看到一个人的研究,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对维基百科上提供的英语和汉语的颜色单词分别进行了统计,运用3D模型,得出了以下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英语中描述颜色的单词远远多于汉语。相信买过口红的女孩子(或者是男孩子😉)应该都有过被不同的Shades of Red弄得手忙脚乱的经历吧。更不用提买衣服的时候在teal, navy blue, indigo, sapphire, azure等(Shades of Blue)之间纠结了。
除此之外,通过比较他还得出了以下结果:
大家可能听过”爱斯基摩语中有100个表示雪的单词“的说法,日语里会根据鱼的年龄不同而给鱼起不同的名字,比如蛳鱼的话就有,鰤(ハマチ、ブリ、イナダ)三种叫法。汉语里也有类似现象,比如我的姓”马“,据统计在汉语里表示马的不同毛色的汉字高达87个,光《诗经·鲁颂·駉》里就有::驈、騜、骊、黄、骓、駓、騂、骐、驒、骆、駵、雒、骃、騢、驔、鱼等。而现代蒙古语里,表示不同颜色马的词,有270多个。这说明对于与自己生活密切事物,人们总是会给予很高的关注度,而词汇中相应的细分现象就是这种关注度的具体体现。我个人认为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对英语中”颜色“单词现象的分析。
美国的孩子很小就有coloring book让他们填充颜色,根据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衣物的颜色也会不同(男孩蓝色,女孩粉色),甚至房间也会被分刷成对应的颜色。在Google 图片里输入 "Baby Boy",回车后满眼都是Baby blue,输入”Baby Girl“的话就会满屏的粉色。孩子(包括大人)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延伸下来,英语中关于颜色的Idioms也是多彩多样(If you don't mind my pun here (wink wink),这个话题将会在以后的文章里面展开讨论)。
相对而言,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形状的理解和掌控,所以开头实验里的孩子们更倾向于描述事物的长短,大小,方圆等等。个人猜想这是不是跟汉字是象形文字(pictograph)有关,又或者是因为咱们的祖先天然的对形状的重视从而创造了象形文字(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另外汉语里让老外抓狂的量词也是基于对其修饰名词形状的描述,这从一个侧面更印证了中国式思维对形状的重视。
有感而发,熬夜写成,请批评指正。语言学习的道路其修远兮,与大家共勉。谢谢!
微信公众号:晓慧姐说英语&晓慧姐说事儿
头条号:讲英语的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