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因此,职业规划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好的职业规划,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而要想做好职业规划,除了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圈以外,也要清晰地了解未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那么在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行业专家
也就是俗称的“I”型人才,即成为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而且能力高度集中于一个领域,具有极高的行业前瞻性以及学术修养,靠输出知识和经验作为自己的价值砝码。
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发展模式,就像一个游戏中打怪升级的过程,它讲究的是在一个行业不断地钻研精进,直至成为这个行业领域少数的几个行业翘楚,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公司或者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把公司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行业专家就是这台机器的核心零部件,其它零件可以随意替换,但是核心零部件是不会随意替换的,因为它具有稀缺性,甚至是不可替代性。
因为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行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即便离开了一家公司,依然会有很多公司在排着队等“跪舔”呢,基本都是不愁下家的主儿。
所以也不要埋怨什么寒冬了,找不到工作从来都是自己还不够牛逼。真正牛逼的人,压根不会经历什么寒冬的,因为其稀缺性,即便在经济寒冬时期,依然是一种稀缺的能力,甚至因为极度稀缺反而可能导致其在人才市场更加吃香,这就叫做优质资产的高溢价。
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风险在于,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达到行业专家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是很漫长的。
毕竟稀缺才能体现专家的价值,只有在做自己十分热爱的事业,并且能够不断精进学习,才能达到“匠人”的级别,以及成为行业和公司不可替代的顶尖人才的。
复合型人才
也称为“T”型人才,即在一个领域有专业能力的同时,横向发展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并能加以利用到本专业的领域内,实现了能力的跨界整合和迁移提升。
与行业专家的纵向发展不同,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横向扩展跨界能力来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吧。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职业发展模式,而且是最多人采用的一种模式。
比如在互联网行业,很多程序员在30到35岁这个当口,都会面临一个职业瓶颈和职业抉择的“转型”困境,比如说是转型管理或者成为技术专家、架构师等等,这就是复合型人才和行业专家的两种发展方向了。
而要想成为复合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多元化思维,即通过不同领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也是很多人想转型的难点所在,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总结才能做到。
因此,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们便要着力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积累不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这样不管以后是跳槽或者转型,是沿着行业专家或者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些不同的工作经验都会是我们职业生涯的一笔财富的。
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Plus)
除了以上两种职业发展方向,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种新风向,我把它看作是前两种模式(专业领域和跨界能力)的综合体,那就是斜杠青年。
斜杠代表的是一个人从自我兴趣和需要出发,去探索生活和工作的更多可能性,培养自己多个领域的专业化能力。
这是一种让人感到兴奋的发展模式。与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制不同,斜杠能让我们掌控自己的时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成为一个“社会人”。
在未来,我坚信这样的职业斜杠青年会越来越多。
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很多长尾需求的匹配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帮助那些专业的斜杠青年们能脱离公司体制的束缚,通过外包、零工、自媒体等形式便能获取报酬和实现技能/知识变现,并能够很好地养活自己。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很多有志于自由职业或者斜杠青年的人,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又进一步对自由职业和斜杠的发展提供了正向反馈。
不过这种模式也并非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它需要人们有很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更适合依托于公司平台按部就班地发展。
写在最后
不管何种发展方向,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发展情况来看待,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