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然发现很多人想要再联系变得很难,对话框停在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又有谁能轻易就清除掉这中间沉积的灰。
有时候是有人想去清除的,但很多时候会发现对方其实早就不存在了,你以为的某些“失去”,事实上从来就没有“拥有”。
我曾经会很刻意地问对方,我是你的朋友吗这样的问题。大多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于是我就会觉得那我们真的就是朋友了。
但其实不是,或许没有人能在被问这样的问题,知道对方的期待时直接泼盆冷水吧。
但我总会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每天很热情地和对方保持联系,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就想每天给它浇水,希望它能赶紧生根发芽。
可有些关系就是只能停留在联系,而且还只是你一个人主动的时候才会有的联系。
一旦我停下来,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从未共存过,没有“我们”这个词,在慢慢接受这段关系的变质时,我又会在某个时候突然想起对方,会很想和对方说某件事,
于是我会假装那些隔阂和尴尬不存在,用一种轻松的语气和对方说话,仿佛我只是接着上一个话题。
几天前我还是做了这样的事,给某个朋友发信息时,才发现对方把我删除了。
我知道成年人的交往多少存在一些即在的或者潜在的利益,或许在她删掉我的时候是觉得我真的对她来说毫无价值,甚至也不会产生价值。
有时候比起被利用,没人利用更值得难过吧。
二。
如果微信会出“被对方删除好友”的提醒或者自动互相删除的功能,是不是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主动发现对方离开,好过被动接受被抛弃。
两三年前,总会有人群发“查删除好友”的信息,那时收到信息我很疑惑,我不明白知道谁把自己删除是一件好事吗,又有什么意义,但现在我是能理解的了,尽管会失望,但至少能主动拥有知情权。
我们总想在脆弱的人际关系中,留有一丝尊严。放在过去哪怕我接受了被删除的事实,但我总会掉入“为什么会这样”的陷阱。
我会把我们的关系从头到尾进行梳理,琢磨我们的每条聊天记录,我想至少找到一个对方可以判我死刑的理由,好让我死得其所。
但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我只是渐渐明白了我找理由不过说明了我根本没有接受被删除这件事,我还想为这段关系做些努力。
或许谁都没错,我们只是被对方生活淘汰的人而已,而生活本身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想清楚了上面说的,现在也能释怀被朋友删掉的事。
越来越发现成年人的离开都是沉默安静的,你可能做了一件让对方不舒服的事也或许没有,但当对方想要离开时都只是无声的疏远,是你后知后觉才发觉到那人已经不在了。
大家都越来越具备一种默契,对于那些只是我们生活中的观望者,大家都会选择用静音模式的告别来成全彼此。
因为你离开的原因可能会让我难堪,知道你要离开也会给你增添负担,所以可能这就是微信没有“被好友删除提醒‘’功能的原因吧。
三。
于是再联系变得更难了。
害怕发现自己被宣告“死亡”,让我很难再去开口验证在其他人那我是否还“存活”。
但越是忐忑我越会好奇,于是后来也会抱着就算结果很糟糕,也总好过不知道的心态去试探。
几个月前当我意识到与一个朋友渐行渐远时,我尝试去联系她,我们断断续续地保持联系,我能感受到她也在为了“我们还和过去一样”而努力。
但又是几周没联系后我发觉我们终究是回不去的,生活里没了交集的联系是令人绝望的束手无策。
当我真的以为我所有的旧朋友可能都会一个一个离开时,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天我有个问题想不通,我问了高中时的一个朋友。
短短的十分钟,他回答清楚了我的问题,互相瞎扯了两句近况,就说拜拜了,简单干净利落,原本我以为会有的尴尬并没有出现,就好像我们毕业后没联系的这两年我们只是暂停了,但再重启时,我们还是我们。
突然明白无论是被删除就觉得是被判了死刑,还是因为觉得回不到过去就彻底放弃都不算是理性的想法。
或许生活确实是会改变很多人,也会带走很多人,但总有些人没被改变,有些人会再回来。
时间还很长,我们不该将任何关系潦草地画上句号,那些默默离开的人就当他们只是按了暂停键,就算我们“告一段落”吧,但我们还是可以“敬请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