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 论语学习(12)学而篇第十三则

     【1.13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傅佩荣译文】  

  有子说:“与人约信,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也就值得尊敬了。”  

    【钱穆译文】    有子说:“与人约而来信,必先求近义,始可践守。向人恭敬,必先求合礼,始可远于耻辱。遇有所因依时,必先择其可亲者,亦可依若宗主了。”    

  信、恭、因:信、恭、因三字,前两者都是指人际相处的一种操守或品德,“因”也不应例外。古代“因”与恩可以通用。  

     义与礼是原则,而信与恭是实际的作为,所以只能尽量符合原则的要求。  

     言可复也:与人有约而求能信,当求所约之近于义,俾可践守。复,反复,即践守所言义。

       这一则,傅佩荣和钱穆的版本不太相同,所以将两者的译文都记录一下。其实,最近几则,都在讲要有一个原则和底线,不能胡来的问题。与人有承诺,要符合道义,谦恭待人,合乎人与人相处的礼节之道,而不是谄媚无自尊。第三句,我个人觉得傅佩荣的解读与前面更顺理,施恩要出于真诚才值得尊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