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堂幸福课》第四章_第五章
这两章看得比较快,文中有些内容和自己以前看过的书籍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第四章关于培养孩子阅读问题。因为自己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加上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两年的亲子阅读时光让自己收获了两个酷爱读书的孩子。父母不厌其烦耐心坚持引导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以及和创建阅读环境真的非常重要。
第四章最受益的就是关于新习惯建立的分享。
1固定时间
2调整日程(让步新习惯)
3让新习惯搭便车(让旧习惯带着新习惯)
比如可以在刷牙时垫脚尖,锻炼小腿线条,可以在跪膝看书,让血液循环等)
对于新习惯的反复,允许自己偶尔犯错,只要习惯中断后继续进行就可以了,不必总是自责,及时的奖励也很重要。不一定是物质,更多的我觉得可以是对自己每天进步都认可喝鼓励,对自己说:你真棒,又进步了,你能行。
第五章
与孩子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在放手方面自己认为做得还算合格。或者确切说在安全范围内,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都让孩子去尽情体验去探索,所以周围的其他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养育方式太粗心,不会心疼孩子。
然而身边很多父母都是因为舍不得放手,而帮孩子代办很多事情,以至于有些孩子五六岁依然需要父母喂饭,长大成人后,非常依赖父母,成为巨婴。
包办代替,就像一生都在给孩子用学步车。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构建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在和世界的接触中,不断回答这三个问题:
我怎么样?——好的?坏的?我能行?我不行?
这个事情怎么样?——安全的?充满危险的?其他人是友好的还是有敌意的?
我该怎么做?——我是仅仅能够勉强在这世界里生存?还是能够不断的绽放自己?
在和真实世界打交道的一点一滴的经历中,孩子就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有力量去面对遇见的困难挫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必须要做的功课。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放手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实都离不开这四种情况,一是对结果不满意(结果控):看见孩子把鞋子穿反,就受不了。
二对过程不满意(过程控):孩子在穿鞋的过程中,拖拖拉拉,耗时长
三怕孩子吃苦(舒适控):孩子四岁就要自己学会穿鞋子,觉得好可怜。
四怕别人不开心(取悦控):别人家长看见自己这样对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父母的太狠心。
如果想尝试开始放手,不妨从简单一小步开始。比如如果你是结果控的家长,那么就容许孩子把鞋子穿反,你及时纠正就是了。孩子会慢慢分辨清楚鞋子方向。
放手后,孩子依然会犯错,但是请记住,犯错误是成长的好时机。家长要做的就是在错误发生时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讽刺批评 。
放手并不代表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安全范围下,符合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在一次次学习和错误中掌握生活技能,以便日后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社会人。
本书简单易懂,文中事例比较接地气,就像一个育儿经验丰富的妈妈在和你娓娓道来育儿路上的那些事。让你感觉原来你并不孤单 ,育儿路上总有人和你同行作伴。尤其是文中提供的每日一小步和万能清单,可以更好地指导家长去实践。
如果把孩子的人生比喻成一架飞机的话,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是驾驶员,他们是乘客。刚开始慢慢长大,我们就变成了副驾驶,他们成了驾驶员,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准方向,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在他们没有拿到驾照之前,不能简单地撒手不管。
育儿路上的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