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源起,是《史记》的《西南夷列传》里的一段记载。唐蒙,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作者通过关于他的200字史记,带我们穿越回千年前的南越古国,整个故事除了美食外,还有人性的拉扯,读这本书就像体验一场美食之旅。
唐蒙是一个基层里的小人物,在地方上做个小官,爱吃、会吃、精于庖厨,一个能偷懒绝不出头的摸鱼大神,每天的日常就是研究怎么吃,他只想安安稳稳过小日子,没想到他不经意间流露的才智让他踏上了陪同大使前往南越的外交之路。
一路上,是食物帮助他们化解大大小小危机,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通过食物,他结交了珍贵的友谊,帮朋友解开了多年的心结。秉着食物不会骗人,食物最真实的信条,他从食物入手、抽丝剥茧,查清南越武王之死;他历经廿年,最终为孤女甘蔗洗清其母冤屈,也为甘蔗一家报仇雪恨。
像唐蒙这样在基层摸鱼的小人物,如何干成了普天之下没人能做到的奇迹?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斜杠能力:唐蒙在番禺做县丞5年,已超汉制3年的调官规定时长,他是处心积虑地摸鱼。但他诗词歌赋文学造诣极高,实地堪舆能力一流,绘制舆图更是精准无误,审时度势的眼光亦能概览全局,会意领导的心思又是十拿九稳。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多项斜杠能力糅合在一起。所以,他仅凭一盒烧仙草,就精准判断出南越王称帝的企图。
第二、抱朴守信:唐蒙和庄助出使南越,真值盛夏,对一个肥胖人士来说,这趟旅程是一个巨大考验。他一路都在和礼节斗智斗勇,在勉强维护汉室威严下,尽量让自己舒服,生命最质朴的态度就是满足身体的本能需求。但对领导的工作指令,他从没敷衍过,尽职尽责。对甘蔗的承诺,也是豁出性命,为了论证“一碗壶枣粥能否让人窒息”,他不顾性命安危,最终于庙堂之上,查明了南越武王赵佗的死因。
第三、矢志不渝:唐蒙回国后不久,甘蔗便死于非命,他给武帝上书,请求开拓夜郎道,打通西南。当时朝野反对声极大,认为这种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但唐蒙以惊人的顽固说服了武帝,主动请缨,亲赴蜀中主持修路。他励精图治,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由大汉到南越的路终于打通。伐越将军成功入城,并擒获甘蔗一家的元凶丞相吕嘉。至此,历时二十三年,他对甘蔗的承诺得以兑现。
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便可于细微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信息。唐蒙喜好研究厨艺,了解美食,通过美食关联到的细枝末节去发现事情的本质。
食物是唐蒙看这个世界的一个角度,你的角度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