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的主要旋律取材于苏南的锡剧和民歌。音乐的第一段,是采用锡剧最具特色的曲牌老簧调。第二段采用苏南民歌《绣荷包》。锡剧音乐源于苏南的民间小曲,曲调活泼,很有地方特色。由于源自民间,叙事性,戏剧性较强,所以用在第一段正合需要欢快,多变的歌词。中段主要诉情意,所以引用抒情性较强,调式平稳的《绣荷包》,与前段形成对比。末段再现前段的音乐,节奏加快,遥相呼应,最后引起一个高潮,构成了完整的三部曲式。由于对锡剧曲牌和民歌妥帖的引用和创造性的改编,使得“三杯美酒”陶醉了几代人。
这首歌目前我听过三个版本,陈若菊,程桂兰,张也。陈若菊的演唱戏曲味比较浓,当时的民乐伴奏也比较古朴,所以听起来有些朴拙。程桂兰的演唱很见功力,前段的欢快多变,中段诉情的情真意切,末段的呼应和高潮都完成得很到位,唱法虽然仍然是传统苏南民歌的路子,但明显改良过,脱去了乡土气,听起来更加婉转多姿。张也是用学院派唱法,情感表达整体方向对,但中段抒情度不够,咬字也不是很清晰,而陈若菊和程桂兰的演唱吐字相当清晰,不看歌词也能听得很明白,这正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民歌的一大演唱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