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阅读:这本书写于稻盛和夫先生在70多岁的时候,这本书中的内容,代表了他的人生观。“获得精彩人生的原理和原则”,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就是为了让自己尽可能地要比当初来到这个世间时更加完美和善良而努力提升、净化和磨砺自身的灵魂。”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让自己声名彰显以及成为富人这些世俗成就只能算得上是“虚妄的成功”,一旦生命结束、离开这个世间之时,没有一样能够带走。对于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们应该怎么思考,如何生活所进行的诸多思考与所得。
能够将考验当作最好的成长机会的人,以及能够将人生视作升华心性之旅、磨炼灵魂之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有限的人生当中,获取丰厚的收获,并给周围的众生带来无尽的幸福!
稻盛和夫先生在这本书中开篇写下了这段话,是他从过往人生历练的觉察中洞见到事物本质,人间真谛。每个灵魂都此生为何而来的功课,早在投胎成为人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人生蓝图。有趣的事情是人们从投胎的那刻是有记忆的,记得为何而来,成为人的时候,无法说话,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会说人类语言的时候便忘记了灵魂为何而来的所有的记忆。所以,此生人们会拼了命的想要记得很多事情,害怕失去。有为圣人曾经说,人类最大的恐惧是死亡,而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死去意味着再一次失去所有的记忆。
佛家讲的轮回,此生肉体之躯,灵魂已经不知道体验了多少次了,而当触摸到真相的时候,即是了悟生命之时。
人生的目的,在经历中成长
面对苦难,勇敢相对,
一心坚韧精进。
面对成功,谦虚为怀,
愈加真诚努力。
唯有如此,日日不懈,
我们才能够在人生路途上大步向前。
这段文字太有力量了。为什么而活,活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至今仍没有答案。这段话给了我十足的力量继续探索此生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文中再次提到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他是一个在逆境中从不懈怠的人。他用生命证明,在遭受“考验”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对今后人生影响至关重大。有多少人能够像西乡隆盛那样,视苦为乐、坚韧不拔,面对苦难时候是甘拜下风、舍弃梦想或者是中途妥协毕竟是大多数人吧。
所以,成功是属于少数的人,那一刻的坚持还是放弃,就是一个人能够成长的分水岭。
对待考验的态度
考验不仅是失败、苦难,还有顺境的时候,尤其是成功的时候。越是在事业上获得大的成功,尤其是获得巨大的财富、社会地位、名誉的时候,周边人心生羡慕之时,事实上更是上天赋予成功者的严峻“考验”。
人生由大大小小的各种苦难与成功连续,这些都是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应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了。
由善良体贴的心念所创造的美好世界!
极其赞同这句话,人性本善,善良的人老天都会照顾的。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尤其是要做到曾经让你烦恼、心升过厌烦的人,更好充满善意。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而考验就在这里。如果做到了,那么在心智上就又一次的升华了。
“现实世界,是为天堂,或为地狱,皆由众人自心所决定。”
保持正道的指南正
有句话“所谓才子者,往往因才而误”,许多人能力非凡,但是由于心性不正误入歧途。
稻盛和夫先生将人格用“性格+哲学”的公式来加以表现。
为人处世的正道具体包括:
不撒谎、
不给他人添麻烦、
正直为人、
不贪婪、
不自私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两个问题,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看的,他认为“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当人们有了判断与衡量各种行为的指南针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做一些选择题的时候,越发的清晰和简单了。人生是由无数个决定组成的,活在关系中的人,势必需要作出与什么样的人合作、与什么样的人共事、与什么样的人携手同行,人无法选择的就是谁来做自己的父母(在灵魂层面,一切都是已经选择好的。包括了,谁来做这个灵魂的父母。)
过灵魂想要你过的生活,就是顺应道,符合你生命本质的大道。
善念为人生之本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利他为本,力量无穷
在纯粹的、高尚的思想里隐藏着巨大的力量!
一心利他的善良思想不仅能够让我们赢得周围人的支持,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上天的垂青,并最终将自身导引上走向成功的道路。而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只会耍小聪明、玩弄计谋,凡事只要自己好就行,以这种低层次“思想”为出发点的话,那么我们不仅得不到他人的合作和上天的眷顾,还会遇到各种障碍,不断遭受挫折。
不由得感慨,花了那么多年练习如何觉察自我的思想。“起心动念”,在佛教中被称为觉,能够看到自己的思想源头,那个念头的一瞬间,即可领悟外在显化的这个物质世界。人生如戏,而导演这部大戏的人是自己,编剧是自己,主演是自己,一个有一个场景的画面呈现,是来自一个有一个升起的念头。
带有智慧与内心清明的人便可觉,便可见。
幸福与否由心定
因为我们才有必要竭尽全力,遏制心中的烦恼。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深埋于我们心底的美丽善良的心性就必然会得以展现出来。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怀揣一颗美丽的心灵,即使物质不够丰足,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幸福。
人要想进步是离不开总结,反省自己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常识。那么,违背人性的情况下,更好的净化心灵,驱除杂念,正所谓怀揣一颗美丽的心灵。至少在生命结束的时刻,可以记住生命中的美好。
为何成功难以持久?
稻盛和夫先生说他相信这个宇宙当中存在着一股令万物向善的“宇宙的意志”,如果我们将心灵调整到与其顺应的方向,再加上自身全力以赴朝向那个方向,那么必然就会确保未来会非常美好。
常持自律自戒之心
如果我得到了上天所赐予的才能,那么就是只能将这种才能用来服务企业的员工、客户以及全社会。所以我不仅不能为已有的成功感到骄傲自满,反而还要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奉献。
《南州翁遗训》中西乡隆盛所讲:
“爱已为最不善也。修业无果、诸事难成、无心思过,伐功而傲慢生,皆因自爱起,故不可偏私爱己也”
译文:“爱己,即只图自己顺心而从不顾念他人,这种私心最为不善。修业无果,事业无成,有错不改,居功自傲,这些均由过分爱已而导致,所以决不能做这种自私自利之事”
“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恐惧慎戒之意弛。骄矜之气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已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译文:以历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八九,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最初能自我的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然而,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是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这种过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是独处时,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自诚。
在双创之风刮起的时刻,大家对创业都热情高涨。可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能够经历起创业磨难的也是少数,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更是少数了。
究竟是这个是时代变化太快,还是我们老了真的更不上了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已经形成的过程中,还有成长的空间,还可以再重塑。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梦想,从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成功无捷径。
人是脆弱的动物,一旦遭遇困难,不是从正面去挑战,而是马上寻找借口,意图逃避。这样做决不可能成功。不管处于何种严峻的状况之中,我们都要从正面接受,竭尽诚意,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种态度是成功所必须的。
只有不为利己心所束缚,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判断基准和价值观,我们才会“知足”,才能从内心切实感受到“富足”。
正如佛教说的“众生皆佛”一样,人的本性纯净美好,充满了“爱、真诚、和谐”,是正如“真、善、美”以及“良心”等辞藻所表现的崇高之物。通过“反省”,我们一定能够让我们心中原本美丽的心性得到绽放和升华。
面对困难的勇气,直面问题,会发现其实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所以,不是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在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只要你全力以赴,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老天都会帮你。这是我看稻盛和夫先生书籍的感受,尤其是需要让变得更加勤奋。你看到比你优秀的人却比你努力,还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松懈呢?
用佛性的视角,看到众生皆是佛,我记得第一次抵达印度的瑞诗凯诗的一家静修中心的时候,墙上写了一句话“宇宙是一”,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你自己。佛在哪里,在心性中,在你遇到的每位众生相里。
将指派的工作视作天职
勤奋工作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精彩。劳动是有助于我们克服人生磨难和逆境的“灵丹妙药”。只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我们的命运大门必然会随之开启。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家的后,妈妈跟我聊着最近工作的话题。妈妈居然对我说,我还记得原话:“如果你忙碌,说明你有价值,公司需要你,即便是看大门的工作,你也要全心全意地做,那都是神指派给你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都要感恩神,都是神赐予的,都要尽全力做好。”万万没想到妈妈会说出这番话。牢记在心,我已经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了。一直被神眷顾着,想要的都会得到。
正如妈妈所说,必定会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情。
真正的领导者都是能够在自己的人生当中,一心一意专注于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让自己的人格不断得到升华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才能在被委以权力后不堕落、不傲慢,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努力奉献。
在现代社会里,能够做到这点的人真的太少了,凡是能够做到的人都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牺牲自己来换取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有多少的创业者在前行的路上,与团队成员分崩离析,都是源自于无法做到自我牺牲。在公司小的时候还可以,在利益诱惑足够大的时候,那才是真正考验人性的时刻。
处身立世的正确活法
所谓“作为人,何谓正确?”,
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尊重并信奉如公正、公平、正义、努力、勇气、博爱、谦虚、诚实等辞藻所表现的世间最珍贵的价值观,
并以此来指导自身的行为。
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求经营者相应地拓展自己的器量,也就是说,经营者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哲学理念和所谓“思考方式”。
这里需要重新认识“德”的重要性。一位企业经营者,能够承载多大的事儿,就能够做多大的企业。能够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就能够经营一家企业的规模。核心是与企业家的器量有关,容量有关。
不能抱怨自己的公司小,发展速度慢。一定是企业经营者容不了一些人和事。不想然自己受委屈。有句话,“格局是委屈撑大的”格局和思想高度不够的时候,一定是自己的委屈还不够多。
随着企业经营者人格的提升,境界的提升,容量自然也会提升。企业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再苦都不应该方式。况且,一路还有着美丽的风景呢。
对于那些心灵美丽、怀揣梦想、勇于付出超于常人努力的人,上苍总会为他的前路投以光明,从“智慧宝库”中给予灵感。
开启“睿智之井”如宇宙中的宝藏,神灵总是会保佑那些勤奋而又善良的人。灵感总是会在你专注的某个时刻,或者在睡梦中出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生的目的
人通过考验而成长
地狱天堂皆由心定
为什么需要哲学
今天的作为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章 思想的力量
以善念为人生之本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幸福与否由心定
人生就是心灵的映射
第三章 律己
不可将才能化为私有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富足乃“知足”
日省吾心
第四章 走向坦途
劳动的重要性
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处身立世的正确活法
以德为治
打开“智慧宝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