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检讨-刘昌期

刘昌期,字际斯,号可斋,乃攸县文坛杰出人物。乾隆年间参加科考,房师胡公见其文章赞赏有加,府州联级力荐,虽遗憾当时未中,后登嘉庆乙丑科进士,获翰林院检讨之职。


他出身攸县香山刘氏刘希哲后裔家族,该家族以诗书传家,多人闻名。刘昌期与兄刘昌明以孝友著称,二人砥砺切磋诗文,带领子侄朝稽夕考。他掌教东山书院时,诸生敏者速肖,顽钝者奋勉,士习皆热衷于学古,授经求甚解。当时人们对他赞誉有加,称其教导有方,能让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为培养地方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昌期一生著作颇丰,其文风醇厚,兼具古朴与清新之韵。他曾著有《可斋诗集》,诗集中的作品题材广泛,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江南山水的悠远宁静;也有对生活感悟的抒发 ,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此外,他还著有《可斋文集》,文集中的文章论述精到,逻辑严谨。在其中的一篇《论学》中,他深入探讨了为学之道,强调了勤奋与思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学子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词作品常常善于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细腻且真实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情感表达上,既有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如在《春日闲吟》中,以清新的笔触展现春日的美好景致,流露出对自然的喜爱;又有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如在《感怀》一诗里,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在他的文集中,文章论述逻辑严谨,旁征博引,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底蕴和对事理的深刻洞察。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体现出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其家族传承的优良家风,在时代变迁中依然熠熠生辉,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刘昌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高尚的品德以及对教育的贡献,不仅为家族增光添彩,也在攸县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攸县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为后世所敬仰和传颂。


皇帝钦赐墨宝书翰林牌匾,可惜牌匾于上世纪损毁遗失。但刘昌期的事迹与声誉,在攸县的历史记忆中长久留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