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一月随笔

东北财经大学  徐舒蓉

我想总该记点什么给这个夏天在兰卡的回忆包好装,郑重地放在19岁的时光中。

我一直不相信所谓远方的力量,也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所谓的成长是在每个失眠的深夜与读福科时的焦虑,因此,或许眼前的苟且才是我生活的核心,我以他为基并保持最充分的想象与探索,这是我最满足的生活状态。选择AIESEC去斯里兰卡是一次偶然的决定,我已无法还原当时的动机,但就个人而言,我想我是有些厌倦现在的生活,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让人无时无刻有着逃跑的冲动,我迫切希望这次志愿者活动改变我

,就像曾经去过的人回来说的那样。

当我抵达兰卡,我总在找些时刻用力过猛地去感受,“有什么人来过这里,这里发生过什么,宗教的影响与这片土地的基本价值观........”事实证明try too hard永远不是成熟的作法,除了牵强地附和与短暂的刻意,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我没有想象中的好奇,但确实感受到这里是“远方”。我们立刻与项目方见了面,善良的同伴给了他一个麦芬,他高兴的神情至今令人难忘......他把我们带到了住所、并简单介绍了项目内容,兰卡的第一天算是告一段落。夜晚蚊子奇多,痒的我睡不着,在客厅闲逛,与一群埃及,黎巴嫩,欧洲某国家的妹子们闲聊,并学会了如何编小辫,在风扇的轰轰声中,第一个兰卡的夜晚也告一段落。

第二天搬去另一个住所,同屋的是两个来自香港的小伙伴与台湾的女生,大家轻松自在,热情规划着兰卡之旅,全无所谓的政治的影响与地域价值观,这是我感到最轻松的地方,大家都把自己当作是最独立的个体、不评判彼此的是非并保持一定的礼貌与尊重,这也使我慢慢打开心扉,我想此行中让我进步最大的是如何用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种种,同时在生活中给自己设置合理的缓冲阶段并持之以恒去实现每个人生的节点。

随后的生活,我们周内去一家离住所很远的孤儿院教书、周末出去溜达,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更多的人,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确实充实且满足,不得不说那里的孩子太治愈了,他们的眼睛仿佛可以容纳所有的悲伤与忧愁。

我一直希望在此次兰卡之行中有所改变,但有没有改变我也不算清楚,在模模糊糊中学到了一些东西,算是个人财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发现教我机械知识的老师傅,空余时间居然都在刷玄幻修真小说…!呀呀呀,我还以为像我这样的懵懂少年才喜欢偶尔看看这...
    囧人腰疼阅读 1,163评论 2 4
  • 经过三天时间的准备,今天上午上了爱国综合实践展示课的公开课。深深地感悟到: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小...
    青鸾gl阅读 66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