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方式各有不同,没必要假装生活。
昨天朋友圈又出爆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生活》,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2000万人,那北京岂不就剩下不到200万人是正常生活的了?我的天,我的生活难道也“被假装”了?
仔仔细细阅读了三四遍,里面的许多观点还是很认同的,一篇爆文着实有戳痛人心的地方,比如在北京的人很忙,社交时间成本太高,再比如北京如肿瘤般的发展速度,让北京好像没有了生活气息。但当我读到“那些追梦成功的人正在逃离,那些追梦无望的人也在逃离。”“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事实上这个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我总结到这篇文章的痛点在这,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篇文章的批判点也是在这。当我第一遍读完是感觉有些道理的,我也有想,我来到这里不也是为了梦想和工作么?我是属于那2000多万人中的一员么?可是我并没有觉得我的生活是假装的啊,我觉得每天过的充实而又有意义。抱着这个疑问我又读了两遍,直至幡然醒悟,编者对生活的定义太局限了,人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不同,感受自然不会相同。
还没来北京那会儿,就特别向往北京,私下里给北京贴了许多的标签,就比如大都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梦想开始的地方。曾经来过北京和从北京“逃离”的“前辈们”都说,去北京以后不要让错综复杂的地铁、鳞次栉比的建筑迷了心、乱了眼。多去北京的老胡同转一转,红砖青瓦和四合院才是北京的精髓所在。所以一到北京,我就是各种的穿街过巷,哪里偏僻往哪里走,尽情的去感受烟火的气息、地道的京味。可是这些街头巷尾的生活,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也都是随处可见的啊。这是生活的一种,它是包含于生活,绝不是等同于生活。
这样,就说说我的生活吧。起初毕业一个人来北京,和陌生的人合租一个两室的房子,工资也就6k左右,每天循规蹈矩,是一颗奋斗在CBD流水线上螺丝钉,不想着攒什么钱,挣多少就花多少,偶尔一个月还能看个两场话剧,也不觉得日子那么难捱,可能北京真的是充满了陌生的欲望和繁华的追求,但我想换个城市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到了第二年,也有朋友来北京一起奋斗,每天下了班,聊聊人生,喝点啤酒,也是一件快事。尤其是两个人互相鼓劲,干劲也更足了,我们不会思考我是谁?在做什么?意义何在?就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去生活,就这样,往往你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对你,内心柔软的我们不应去抱怨周遭环境,而是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老人难道没有告诉你,“一千块有一千块的活法,一万块有一万块的活法”我特别认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骨子里住着风的行者,管它理法束缚人言可畏,山难险阻我偏要去闯一遭,偏要以肝胆照日月,祭我一生炽热。我觉得像我们一样年轻的人,年长一点的人,不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样去为了梦想而努力,去打拼,活的更加真实,生儿为人,活在当下,不不苟同我是在假装生活。
北京是个超级大的熔炉,说它能炼出太上老君的仙丹我都相信,在这里有胡同里的京味烤肉,有大楼里的高级餐厅 ;有大的电影院,也有小的剧场 。有为GDP做贡献的职场精英,有横店跑龙套的青年演员,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有天安门升旗的士兵 。来,去 ,或行走匆匆,或牵手漫步,这都是生活,也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生活,收入和地位不是评判生活的标准,金钱和房子也不是精神富足的体现,我敬畏每个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生活不是假装,你没有看到我们是多么努力和认真。
我在北京,我就是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