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心里很郁闷,烦躁!”对我说这话的,是个身着紫衣,浓妆艳抹的姑娘。
我有些诧异,因为我们素不相识,当时我正在跟我的室友打乒乓球,她不知何时出现在一旁观战。
我一边打着球,一边回复着她“有时候心情不好是很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我觉得看些书还是很管用的,要实在不行可以找下我们学校的心理医生。”
她又说“就是很烦,因为各种原因各种事莫名奇妙就很烦!”
我不知道回复什么,因为她好像把我的话无视了,她可能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自己心里的烦闷。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直白地向你吐露心声抒发情感,而且你又是个社恐,遇到这种,想想就觉得...很尴尬!
后来我了解到,她和我一样,是个大一新生,独自一人来到外省读书,在学校里没什么伴,来操场转转正好看见我们——唯一一桌在打乒乓球的女生。
我其实很能体味到那种情绪,那是一种孤独感,仿若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心里涌动着对朋友的渴望,想要倾诉,想要有人陪伴...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
我刚来大学时也遇见了这样的烦恼,总觉得所有人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但就像隔着一层纱,过着互不干扰的生活,没有办法去交心。
起初,我很不习惯,因为我向来是个直性子,喜欢将自己的一切就大大方方展示给朋友,渴望用真诚获得纯粹的友谊。
我不喜欢维持虚伪的关系,也不喜欢和同龄小姐妹保持距离,这一套在我初高中时都十分受用,我每到一个班总能收获几个形影不离的至交。
但是这一套在大学却完全不起作用,很多人觉得我幼稚,没脑子,而我拼了命也走不进任何人的心,或许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吧。
后来在孤独中,不知是在哪一天,我有一种深刻的感受:永远不要依附于他人而存活,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再后来,我逐渐开始习惯甚至享受孤独,我不害怕一个人的三餐,也不畏惧形单影只走在路上。
我可以独处,但是在别人邀请我时,也能合群。这就是所谓“合则能群,独亦能生”吧!
现在我已经习惯与其他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就像他们同我一样,但我们还是能一起哈哈大笑,一起迎接每一天的阳光,就像现在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