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真实,渴望真实,又害怕真实,或者说规避真实。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同感?
“真实”这两字,读起来很容易,践行起来却不易。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这样的声音:“真羡慕孩童时期的纯真,活得那么纯粹,那么真实。”在孩子的眼里,所见即所得。
大人的世界想要一份这样的单纯,实属不易。世事繁杂,人心多变。所见种种,并不一定就是真实,而是假象。更可悲的是,明知是假象,却看得亦幻亦真,甚至沉迷麻木其中。
以前的人喜欢把“说谎”解释为“善意的谎言”,现代人多了个新词“自带滤镜”。有多少人,是自带着滤镜,小心翼翼地过着看起来“岁月静好”的生活呢?
我们想要听到真实的声音,可“真言逆耳”。
我们想要看到真实的画面,可滤镜已在相机自带,P图成了常态。
我们想要真实地记录生活,可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
我们想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可不得不顾虑旁人的感受。
就从发朋友圈说起吧!曾经的朋友圈,多少有点让人怀念。为什么?因为——真实!
记得刚开始有朋友圈的时候,我就把它当成了一本可移动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高兴的时候发一条,有情绪的时候发一条,想怎么发就怎么发,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出去旅游的时候,一个景点发一条,一餐饭发一条,一点感悟发一条,一天下来甚至可以发十几条。那时的心情,照片,都是真实的,没有滤镜没有P图,文案也是最真实的声音,发出去就是一个心情,关于自己的,无关其它。
如今,发的越来越少,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条。如今,想发的照片都是P了又P,滤镜都要里外选三层。如今,文案也不那么走心了,甚至直接网络上复制粘贴得来。朋友圈看起来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高级感,但却看不到最初的真实了。以前的朋友圈翻不到底,现在三日可见。用一条横线,砌了一道墙,把自己围在里面,似乎才有安全感。
有时,我们希望被看见,被关注,但同时又害怕被看见,被关注。这就是有些人发朋友圈,发了又删,删了又发的原因吧!想真实地表达,又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想真实地记录,又害怕别有用心的人觊觎;想真实地释放,又害怕惹来嫉妒的心眼;想真实地碎碎念,又害怕打扰了他人。于是,朋友圈已经不再是一片可以栖息,让自己释放的净土。朋友圈里的朋友也不都是朋友,你所见的每条动态、信息,也未必是真实了。朋友圈的失真,其实,也能说是生活的失真。
但是,唯有一点,每个人内心的声音只有自己是最清楚的。这些真实的声音,我选择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狭窄的频道播放,在未来的未来,回首起来,还能看到曾经最真实的自己。
当身边的真实都被蒙上白纱,我希望自己能坦诚于《悦心拾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