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前沿》课程
《购车经济学》
作者:田景华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学号:160005****
申明:本案例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按照江东坡老师《牛奶可乐经济学》的格式而作,仅作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班下设课程《经济学前沿》期末考察作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前言
当我还是一个5年级小学生,刚刚懂事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汽车,在我家乡那个小县城,那时候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买车的人并不算多。马路上偶然有车驶过,便满心欢喜,忍不住多看几眼。我爸是在我初2的时候才买的车,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是一辆11款的宝马3系,爸爸说他是咬牙全款买的。能够凭自己努力买一辆自己喜欢的车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啊,再开着自己买的车带上喜欢的女孩一起兜风,那得多么幸福啊!嗯,有点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自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买车的梦想,所以很关注汽车方面的事情。
在我们身边,一般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那些收入百万的有钱人,在购买百万级豪车,如玛莎拉蒂,保时捷,甚至法拉利,兰博基尼这种豪华跑车的时候,都会选择贷款的形式。而一般的工薪阶层,往往举全家之力,而购买10万级的朗逸、轩逸,就会选择全款的方式购买,对着销售顾问一掷千金,我们刷卡付全款,比那些选择贷款的玛莎车主,还要壕气!
其实,往往从两种消费方式,我们就能看出未来的人生发展路径。贷款一百多万买路虎的,每天还是过得逍遥自在,而全款买车的人,可能还在没日没夜的跑滴滴,维持生计。为此我们不妨来探讨,贷款买车和全款买车到底哪个划算。
贷款买车和全款买车,哪个更划算?
举个例子:
20万的车贷款,需要多花多少钱?
现在拿一辆2017款大众帕沙特,330 TSI 双离合版中型车,市场指导价为20万左右的车来举例的话,首付三成,贷款三年,那么三年利息基本上是18%。这么算下来三年额外需要支付25200块钱的利息。
若选择现在流行的余额宝和财付通等稳健的理财方式,每年收益在4%左右,14万存三年,可以得到16800元,显然相比25200元的利息,还亏1万多。
我们再选择一些固定期的长期的更好一点的收益类的理财产品,有可能年化可以达到5.8%,算了算三年有24360元的收入,和全款买车就相差大概2600多块钱。
20万的车付全款,亏了多少钱?
从理财的收益来看,在我们的下意识里,似乎贷款买车就是应该比全款买车要多亏点钱,为什么今天讲的是全款买车才是亏钱的呢?
那就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就是通货膨胀或者叫做物价指数。
纯从财务角度而言,买车分期付款,信用卡账单一次性还清。
一张钞票的面值是固定的,但背后有隐性成本。目前全球经济这种态势之下,钱不管存在银行还是放在保险柜里,都会随着通货膨胀而逐渐贬值。今天的100元钱,过了10年,购买力也许仅仅剩下目前的70元了。
另一种称为机会成本的东西,就非常隐蔽了。假如我有20万元,有2种投资等着我选择,一种是养鸡、一种是养猪,可能明年猪肉好卖,养猪能赚10万,而养鸡只能赚8万。我们显然会养猪,对不对?那我们养猪的实际成本是多少呢?有的人会说是20万。
而实际上,成本应该是28万。因为养鸡和养猪,两个机会只能选择其一,为了赚10万,其实我们需要投入的不仅是20万的原始成本,还放弃了养鸡赚8万的机会。
这就是机会成本,在你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你选择了其中的一个,而余下选择中的那一个其实就是机会成本。
回到消费、投资这些问题上。现在你有一笔钱可以买车,可以全款,也可以贷款,先付一部分。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那就是这笔钱的利率、收益率,或者说它在其他地方能够赚到多少钱。
按当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判断,我们的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13%。通过在这学期《金融学》中学到的复利计算公式14*(1+13%)^3=20,我们可以知道3年后,此前找银行借的14万与20万的购买力相当。
这就好比三年前,我找你借14块钱,到楼下可以去吃碗粉。三年后,尽管我加上利息2.52元一并还你16.52元,而楼下的米粉已经涨价到20元一碗了,你自个还得倒贴3.48元,才能吃个早餐。
那我们再回归到汽车全款购买的问题上,如果当初是选择全款付清,那就是相当于把3年后的20万当成14万花出去了,相当于亏了6万元。但要是选择贷款的话,就相当于用未来贬值的钱来还今天的贷款,除去25200元的贷款利息,还能从通货膨胀当中赚到3.48万元。
所以对于处于高通货膨胀时代的我们来说,选择贷款买车必然是要比全款买车划算的。而全款买车,也就自然成了通货膨胀下的牺牲品。
我们所有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在风险和流动性基本对等的情况下,不同的选择,都可以依据这一条机会成本原则去衡量其合算的程度。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学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讲过一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经典案例,所有人已经烂熟于耳。有的时候,这个故事被解释为今天别人请你吃了顿饭,日后你需要还这个人情,人情就是成本。其实,它的本义并非如此,而在于哪怕你不用还人情,以后和他形同路人,这顿饭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为什么?因为吃这顿饭的时间,原来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花在吃饭上,那么谈生意的机会就失去了。这也是吃饭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