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母亲,在育儿这件事上,都有“痛”,尽管“痛点”不同。
今天偶然看到2018年12月的一则新闻:作家六六发文慨叹自己被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整得千般无奈万般不幸。六六吐槽青春期儿子偶得的主要内容是:偶得拒绝六六跟他的身体接触;偶得竞选乐队声部长时,明明是长号队的却去竞选打击乐队的,完全不考虑如果竞选成功,以后申请大学,至少自荐信里比较光鲜;偶得面对烛光闪闪鲜花铺满地的求婚场面,居然会依旧沉迷手机上的游戏不肯抬头,另外儿子还有bulabula各种六六无法理解的脑回路,让她慨叹:他还没有准备好成长。我唯有等待。六六决定,以后再有人问她要不要小孩时,她这么回答:“您要小孩的意义是什么?您要不是特别无聊,觉得钱实在没处花,时间实在没处消耗,您不能找点别的乐子来替代养孩子吗?比方说养一条狗。”
看完无限感慨,因为这些天,我作为一名同样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妈,也正“心力交瘁”+“无能为力”。
儿子是初三学生,对手机的热爱超过了对成绩的渴望,斗智斗勇都用在如何争取更多时间“不学习”,每日熬夜似乎只是从时长上营造“我很刻苦”的氛围……总知,对于我这样一个“上进”的母亲看来,儿子种种表现都“很不上进”,可想而知,母与子的日常就是“战火与硝烟”。这段时间天天目睹我们战争,我妈终于忍不住了,她说,你知道你儿子说什么吗?他说:我妈现在处在更年期,我们谁也别招惹她,你和我姥爷千万别为这个生气……最后结论是,我这样天天大呼小叫,根本于事无补,是时候该改变策略了。
我真没啥策略了,这两天想的都是,要不要举旗投降,任其自由生长——只要不干违法犯罪的事儿,把好人性与品格这个关,至于学习,由他去吧。
杭州观成中学的李洁校长也曾在朋友圈发过她和女儿的对战:“昨晚,某家,青春期和更年期大战。更年期因为青春期得理不饶人,剑拔弩张,于是口不择言,把青春期‘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掘地三尺’,并归结说青春期‘不长进,不要脸’!青春期一听,义愤填膺,说更年期永远是‘老三篇’,更重要的是,更年期居然爆粗口。更年期一听,气得冒烟,质问青春期,谁爆粗?青春期气咻咻滴拿过iPad,扯着嗓子大叫:‘我查给你看,百度上写得清清楚楚,不要脸,这三个字,骂人的话!你骂人,你爆粗!’更年期气得几天都没缓过劲儿来。”
李校长回忆起这事,还是好气又好笑:“我当时的确是气坏了,情绪没法控制,口无遮拦了,事后也有跟她道歉。我后来想想,可能是我们作为教师,看到的优秀孩子太多了,又太要求完美,她本来也挺不错的,但老是被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现在我学着和她保持距离,遇到问题平视孩子。”
我特别能理解李校长,情绪失控那一刻,很多慈母都会变脸为“悍妇”。同样,我也认同她说的,或许我们看到优秀的孩子太多了,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给每天都处于巨大学业压力的孩子扔去更多的负面情绪,换位思考,孩子们也很不容易。
孩子青春期是个正常的阶段,孩子做出的出格行为,归根结底问题都出在家长这里。既然问题在家长,那么策略就该是家长的自我反省与成长:试着去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他们,和孩子多多沟通。好吧,从今天开始,试着改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