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名翻译成中文往往是音译,简明实用,但有时又晦涩拗口。所以我常常会想,一座城,它的名字在当地的语言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去过一些城,也尝试着找关于它们名字的秘密。
安特卫普是欧洲第二大港口,位于比利时西北部的斯海尔德河畔,写做Antwerpen。民间传说中,Antwerpen来源于荷兰语hand和werpen,字面意思就是手(hand)和扔(werpen),所以这是一个扔手之城。
相传,斯海尔德河畔居住着巨人安蒂冈努斯(Antigoon),他性格暴殄,对河上过往的渔民征收繁重的赋税,凡有人不服,便斩其手弃之河内,惹得渔民们叫苦不迭。巨人最终被年轻的英雄布拉博(Brabo)所杀,布拉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斩了巨人的手扔进河中。
传说可能过于魔幻,但安特卫普的市政广场上确实有一尊扔手的喷泉雕塑:一位年轻人站在一群海妖之上呈奔跑状,正准备把一只手扔出去,而战败的巨人捂着他受伤的胳膊无力地躺在喷泉的最下方。
市政广场一侧是市政厅,我们去的时候正值修缮,只能从挂出的画布上一窥全貌;另一侧是16世纪的会馆,排列的紧紧凑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楼顶上还有各式的金色的雕塑。我们好像巧遇了什么宗教节庆,市政广场上聚集了好些穿着长袍,戴着礼帽的人群,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例子是德国西南小城卡尔斯鲁厄,它地处莱茵河畔的德法边境,德语是Karlsruhe。我一直觉得卡尔斯鲁厄这个名字非常拗口,但其实它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Karlsruhe直译成英文是Charles' peace,对应中文是Karl加上Ruhe,Karl是德语人名“卡尔”,Ruhe是安宁的意思,所以这座城市叫做卡尔的安宁。
相传,卡尔·威廉(Karl III. Wihelm),一位18世纪德国巴登的藩侯,为了逃避原有领地的禁锢和无爱的婚姻,决定另辟地点重新修建一座宫殿,希望能获得安宁。1715年6月17日,宫殿的修建正式开始。整个修建过程非常迅速,在1719年的时候已全部完工,于是卡尔·威廉下令所有宫廷人员移步新的皇宫。
如今,这座卡尔斯鲁厄皇宫(Schloss Karlsruhe)伫立在卡鲁市中心,以其主塔为圆心辐射延伸出32条道路,所以卡鲁又被称为“扇城”,而卡鲁的城市布局也成为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设计模版。
皇宫后面还有皇宫花园,如今草木繁盛,绿荫如碧,还有蒸汽小火车时不时的载着大人和孩童的欢声笑语从身边驶过。
卡尔·威廉是否重获安宁大概无从知晓,但从300年后那些在皇宫门口享受夏日阳光的悠闲身影来看,确实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