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梾:一种稀有的乡土树种

毛梾是一种树,您见过吗?听说过吗?

同样是乡土树种,毛梾的知名度相比桑梓、杨柳、松柏,可是差远了。我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在江汉平原的穷乡僻壤生活,见过的树种主要是杨树、柳树、楝树、槐树、桃树、桑树、水杉、山杉、松树、万年青等,后来回乡探亲还见过白杨、香樟树等,却从来没有见过毛梾,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毛梾这个名字。

单位里有一棵毛梾,长在小河浜与主干道之间的一条平时少有人穿过的小径一侧被作为灌木的黄杨木围起来的空地中,常年与附近的梓树、棕榈树、梅花树相伴。这条路我走过路过许多年,自然是见过这棵毛梾,一晃就几十年了。作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落叶乔木的毛梾,据说高度可达15米,而此处的毛梾估摸着也有十几米,想必它沐浴日月之精华也是很有年头了。

然而,我与这棵毛梾似乎没有产生过任何直接的交集,直到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开始的第一天才认真地打量它,也第一次知道它就是毛梾,也让我有机会知道世间万物中还有毛梾的存在。从熟视无睹到定睛观赏,从毫无所悉到恍然大悟,都缘起于一闪念。

那天凌晨六点多,我正伏案工作,老伴的一句“家里没有馒头了”,让我瞬间决定到单位溜达溜达。在吃罢早餐,拎着采购好的各种馒头,就顺着小河浜转圈,在从东岸过桥后本想朝南(左侧)的一处看看小蜡,但考虑到刚刚在小河浜的小岛看过小蜡就瞬间决定朝北(右侧)走,于是在顺着小河浜走时拐进了这条小路。拐进这条小路的目的是想看看梓树,没想到看见一棵树正在开花,地面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一层黄色的花屑,而且,微风吹拂,还有细碎的花儿在掉落。走近后,竟然还有淡淡的香味。

这棵树我在去年曾经粗略打量过,之所以打量它,倒不是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而是在这棵树的旁边有一棵棕榈树,而在棕榈树的顶部开花的位置下方竟然有绿色的新枝从中抽出,而这新枝与棕榈树无关,我就怀疑是其他树的树种果实落在了棕榈树上形成的,看那叶子,与边上的这棵毛梾叶子神似。于是,第一次饶有兴趣地打量了这棵树,但也没有深究。

兜兜转转那么多年,今年算是第一次看见这棵树开花。事物往往这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时候,就容易被人关注,反之,就会躲进镁光灯的暗影里。如若不信,你见过人在辉煌腾达的时候高朋满座,而在落寞潦倒的时候纷纷作鸟兽散的情境吗?你见过许多人哪怕是所谓的爱花之人在植物开花之际趋之若鹜,而在落叶殆尽的时候视而不见吗?我也是俗人,看见这棵树开花,就投射了更多的热情。

仔细端详,发现毛梾的树皮厚实,呈黑褐色;叶片对生,纸质,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序为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花药淡黄色,花盘明显。满树银花,随风摇曳,素雅清新,随着光照变化,伞状花团时而洁白如雪,时而微微泛黄。

查了一下,毛梾还有一个学名,曰“车梁木”,据说和2500多年前的孔子有关。据传说,当年孔子乘马车周游列国时,因路况差所坐的马车车梁经常破损甚至断折,有一次车梁断时,旁边正好有一株毛梾,伐做车梁后没再断过,孔子就亲切地把毛梾唤作车梁木。据说毛梾木比较坚硬,比较适合打家具、做房梁。当然,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是楼房,对木材的需求少了,即使种树,也是种一些如杨树、白杨之类能够快速成长的树木,至于需要年长月久长大的水杉、松树则很少有人种了,估计本来就稀少的毛梾也是其中之一。

1.63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市各种类型的古树有4万多棵,其中毛梾只有1棵,可见的确是比较稀少。不经意间的一个决定,在单位这个不起眼的僻静之处,见到这棵颇有年头、绝无仅有的毛梾,而且是正处花期末端的毛梾,可谓不虚此行。花甲之年,才知道毛梾之名,真是学无止境啊!

(拍摄于2025年5月1日)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