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鉴中华文化之美,共谋文化传承创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9月14日,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习近平主席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中华大地上,一幅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卷徐徐铺展。《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重大文化工程守护文明火种,《长津湖》《山海情》《觉醒年代》等精品力作鼓舞奋进豪情,“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等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今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显著提升,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愈发充盈,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从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脱贫攻坚,到弘扬“爱人利物之谓仁”的生命救援,再到“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守望相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厚植文化自信之基、激扬文化自强之势,不断激发活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2023北京文化论坛为契机,以文铸魂,以艺通心,我们必将以踔厉奋发的昂扬姿态、包容互鉴的宽阔胸怀,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携手各国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