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從女兒多多出生以來,我一直在學習如何與她相處,也很堅持不讓自己不好的情緒感染但她。目前為止,只有因為哄睡很累而她還拒絕睡覺這個雷點發火過,其他時間都在努力練習了解她的需求,並同理她的情緒。
今天是參加共學實踐班第一天,多多因為有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而非常開心,她到處走到處探索,看到感興趣的玩具就會停下來想要玩,我和多多爸爸跟在後面不停地幫她翻譯[ 妹妹想跟哥哥/姐姐一起玩,可以嗎?] 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已經有接觸過共學理念,翻譯官當起來還算輕鬆。這一天把借玩具的翻譯練習了個夠本!XD
就算有時候多多已經不小心拿走了玩具在先,我還是可以堅持把借玩具的話說完,而對方的小朋友也因為聽到父母的解釋,[妹妹想跟你一起玩哦] 而並沒有抓狂大哭的反應。這與親子館遇到的狀況有所不同。記得帶多多到親子館與大概3歲的哥哥姐姐們相處,因為多多手快,往往我還沒說完她已經拿走別人手中的玩具,而對方父母也沒有持續關注她的孩子,多多會被搶回玩具並且被推開,我會手足無措傻在那裡,因為不知道如何去給女兒解釋這樣的行為,不知道怎麼同時照顧到兩個孩子的情緒。
我和多多爸爸換班休息的時候,多多在多爸跟另外一組家長交流的空隙,轉身想去玩柔柔姐姐的橡皮泥,而我們都沒跟上當翻譯多多就伸手去拿了。柔柔大喊了三聲[不可以!]接著多多大哭了起來,我趕緊過去將多多抱起來安撫。然後試著同理多多的情緒,[你很想玩姐姐的橡皮泥是嗎?可是因為姐姐大聲拒絕你嚇到你了,你很害怕很難過對嗎?] 多多是對聲音很敏感的孩子,如果大聲說話,她會認為是在攻擊她,她會很害怕。然後我告訴多多不要害怕,因為姐姐現在想自己玩橡皮泥,暫時還不想跟你一起玩,媽媽等等再陪你借好嗎?]
同時間柔柔媽媽也在安撫她的情緒,我在多多稍微穩定了以後,去跟柔柔解釋[妹妹暫時還分不清楚東西是誰的,她以為看到的東西都是可以碰的,很抱歉拿了你很珍惜的橡皮泥,讓你很難過,你可以原諒妹妹嗎?] 講完突覺自己用詞不太好,因為感覺是我給多多的行為做出了對於錯的評判,而已多多1歲2個月的心智來說,她這樣的行為談不上對於錯,她還沒有建立物權的概念。或許我該變成說:[柔柔可以理解妹妹嗎?]
等兩個小孩都好一些,我並沒有帶多多走開,而是又嘗試了一次去跟柔柔借橡皮泥,柔柔依然拒絕。她的媽媽也解釋說,[柔柔還沒準備好對嗎?]我們一起給多多說了這個事實,雖然我不知道她懂沒懂,但是她已經恢復了穩定情緒去下一個地點找玩具了(囧
不知道是不是多多一直記得沒有玩到的橡皮泥,她滿場跑來跑去卻有意無意會往柔柔姐姐那裡靠近。第一次的時候,我努力把她抱開用別的吸引她的注意力。但我發現其實是我自己在害怕,害怕多多再去還會遭到拒絕而挫折,因此在阻止她。我自己心裡在想,或許柔柔已經在警惕多多而拒絕跟她玩,可是轉念又想,為什麼我會覺得柔柔一定要拒絕她呢?我不該,猜測孩子的想法替他們做判斷。於是第二次,多多靠過去的時候,我也跟過去。柔柔正在吃零食點心,果然多多一臉渴望的看著柔柔媽媽手上的橡皮泥,我阻止了她直接伸手去拿,並且試圖問柔柔想跟妹妹一起玩嗎?柔柔再次拒絕,媽媽問她[媽媽知道了,你真的很想要自己一個人玩橡皮泥],於是我也準備帶多多離開。這時候,柔柔主動撕下零食的一小塊遞給多多,並且跟媽媽說,[擔心妹妹沒有牙齒,所以要給小小塊,怕妹妹嗆到]說真的,心裡那一刻很感動。大人往往不自覺的將自己的人際關係處理模式帶入小孩子的世界,可是孩子卻是如此的天真與單純,柔柔很想守護自己的珍視的東西,卻並沒有因為妹妹與她衝突而討厭她,而是遵從自己的心意,守護想要守護的,分享願意分享的,快樂如此簡單。對於有吃的就什麼都會忘記的多妹,更加不用想了,知道姐姐有吃的以後完全不記得自己是來要橡皮泥的,跑過來兩次找姐姐要點心吃,也開心得不得了⋯⋯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單純很真實。感謝她們得碰撞,讓我又學到一課,也感謝柔柔的媽媽,讓我學習如何了解與尊重孩子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