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北大兄妹》:有些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引子
又是一年发榜季,几家欢喜几家愁……
偶然围观了人家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感叹“牌匾录取通知书”的大气典雅之余,又想起了“一门三北大”的萧氏教育。
身为一个小学生家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不管主观意愿如何,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原则,我们也开始辗转于各类素质教育培训班,然而,为何课程越满,心里却越虚呢?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难道就是钢琴、舞蹈、绘画、写字、乐高通吃的标配?究竟是家庭教育还是家庭教学?……
作为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狼爸萧百佑,“一门三北大”的奇迹制造者,这个素质教育的战绩可谓相当傲娇,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真的是江湖传闻“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带着自己的教育困惑,带着对狼爸的顶礼膜拜,我走入了狼爸的《所以,北大兄妹》,一窥究竟……
1 神坛上的萧氏育儿术
第一次听说萧氏育儿术,源于他的儿子萧尧、女儿萧君在2009年同时被北京大学录取,两年之后的2011年、次女儿萧萧又再次被北大垂青,当时心中想着“如果说一个孩子上北大是偶然,两个孩子同时上北大是近朱者赤,那么第三个孩子上北大,这其中就一定有可遵循的方法论,只是这个成功学真的是可以被广泛应用么?”
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尝试接近萧氏育儿术,开始查阅各类资料,“三天一顿打”、“奴性教育”、“鸡毛掸子”……这些关键词,怎么都无法让自己与“全天下最好的父亲”联系起来,(备注:百度百科词条中,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将这套“成功学”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于是《所以,北大兄妹》(萧百佑著)成了研究萧氏教育的专业入口。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威严中流露出慈爱的父亲,读懂了强权背后用心良苦的父亲,当然,也理解了大智慧掩盖小精明的父亲……
场景一:
“冰冰小女:
看到你放在爸爸床头的书法练习,爸爸很高兴!
听到你做了升旗手,爸爸很高兴!
听到你说成绩好、纪律好的同学才能做升旗手,爸爸很高兴!
从你幼儿园开始,你受表扬是最少的,哥哥、姐姐都比你多。爸爸一直很担心你。
可是爸爸又对你最有信心,因为在四个孩子中你是最聪明的。
我相信,从今天起,爸爸不再担心冰冰女了,因为你很认真的,你写了很工整的毛笔字,爸爸从中看到了你的上进心。……”(备注:摘自《三郎家书》)
对女儿细节如此关爱的父亲,怎么可能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打的“暴君”呢?
场景二:
“这次我做出像孟母一样的决定,不求孩子名留青史,只求不会耽误他的前程……我当然不能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卖房子,对于已经住惯了的家,一次次搬家让他们感到疲惫。尽管如此,我还是坚定的说:‘没有理由,房,必须卖;学,必须转!’。我想,现在大概我最能体会到孟母艰难的心情。……”(备注:摘自《所以,北大兄妹》)
如此顾及孩子情绪的父亲,只为了让孩子不必背负“因己学业而让家人辗转”的负担,宁愿自己背上孩子深深的误解,怎么会给孩子施行奴性教育?
场景三:
“对我来说,应试教育就是一只老鼠,高考也是一只老鼠,而我的教育理念,则是一只专门捉着两只老鼠的大猫,无论人们说我的教育哲学多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备注:摘自《所以,北大兄妹》)
“用黑猫来抓最大的老鼠”,从未刻意回避孩子出生地所带来的高考优势,也从未回避举全家之力让孩子参加的专业培训,如此坦诚的小精明丝毫无法掩饰狼爸靠实践检验理论的大智慧,如此有血有肉,方为人之本性,不是么?
既然,真正的“萧氏教育哲学“不是”鸡毛掸子“,不是”打、打、打“,那它是什么?
(1)专注扎实的国学教育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贯奉行传统的方式“,我坚信,只有传统教育,才是最正统的、最优秀的教育方式,古代没有胎教,同样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备注:摘自《所以,北大兄妹》)
恰巧,我本人也是一个推崇孔孟之道的母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尊崇传统国学教育的恭敬心愈发虔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学而时习之,即便鲁顿如郭靖,拼着一生在一个领域的执着,也定会有卖油翁的“不过熟能生巧而”,何必去羡慕弹丸岛国的“匠人”精神……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有朋,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不必自远方来,也可以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何来满腹心事无人诉……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心中定会更几分宽容理解,哪有那许多意难平……
传统国学教育远不止“学而时习之”,从射、御、书、数、礼、乐的“六义”到“仁、义、智、信”的为人之本,都是在奠定人生之根本。
有人说,传统国学是推行奴性教育,是思想枷锁,在此不过多展开,一言以蔽之,曰“刀具之用途皆在于人”。(以后如有机会,可深入探讨)
(2)以身作则的环境教育
“我始终认为,要让一个孩子养成最良好的性格,他所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环境并不是说父母要给孩子多好的家庭条件,多豪华的学习空间,更重要的,或者说影响力更强大的,却在于孩子身边的人。”(备注:摘自《所以,北大兄妹》)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们也不必赘述。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只是,或许学区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任性选择,但家里的小书房却全在父母一念之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3)”穷人孩子早当家“的独立教育
“如果父母从小溺爱孩子,事事都为孩子操心,那么难免造成孩子过分依赖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不自己想办法打理自己的生活。”(备注:摘自《所以,北大兄妹》)
英年早逝的英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为世人所熟知的,除了过人的音乐天赋,还有她生活上对母亲的过渡倚赖。
我无意对这位用生命演奏的大提琴家有任何诋毁和妄断,只是每每透过她留给世人余音绕梁的琴声,总是会感叹,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的话,她的独立性再好一点,是不是可以留给我们更多优秀作品?
原想用其他一些例子来说明独立教育的重要性,突然写不下去了,凡是可以用来给世人警醒的例子,都曾是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只因忽视了为人根本的独立教育(可能是生活独立也可能是精神独立),人生反转,毕生所学非但没有成为自己立足社会的技能,反倒成为证明其家庭教育偏废的佐证,想想都心痛,为其本人痛,为其父母痛……所以,这样的例子,不写也罢……
2 狼爸的孩子不是被打上北大的
互联网上给“狼爸”贴了很多标签,最博人眼球的还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狼爸的孩子不是被打上北大的,切忌形而上学……
首先,狼爸从未回避“三北大”是通过港澳台联考进入北大的,这个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过高考进入北大区别很大。
其次,狼爸的北大计划,是从孩子呱呱落地就开始深谋远虑,而非一日之功。四个孩子十几二十年的有方向、有方法、有手段的教育坚持,才是奇迹背后真正的原因。
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狼爸的孩子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非寒门贵子的奋斗之路,而是带有一定拼爹拼妈拼经济的硬性条件的成功之路,试问,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有多少能够真正做到“男主外女主内”的内外分工,还可以让孩子出入各类名师辅导班?多少双职工家庭甚至感叹,合两人薪资之力都快要支撑不起“小小碎炒机”的一个暑假了,哪里能够再去想2000元一节的考前辅导课?
总而言之,狼爸的成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的持久战,我们在羡慕感叹奇迹的时候,是否要多看看他们整个家庭背后以一贯之的“舍得结合”的付出?
3 狼爸们带给我们的启发
7月1日,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北大教授渠敬东说“今天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为了孩子的教育,口袋可以掏空,脑袋却不能被掏空……
我无意泯灭天下父母为孩子设计的“北大梦”,只是百年燕园只有一个,浙大、南大、东大、山大、川大却有很多……
狼爸的四个孩子在教育上也并非是简单粗暴流水线式教育,相反,他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定制套餐式教育,萧尧的国际象棋、萧君的钢琴、萧萧的书法、萧冰的古筝。
这不就是古圣先贤教育中一直倡导的因材施教么?
入夜已深,狼爸带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当然,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对狼爸四个教育战利品的后续人生发展有着好奇,有机会,可以结合他们后续的人生发展,持续探讨植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萧氏教育哲学”的功过是非。
--结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个人觉得北大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终其一生努力向上,迎风而立。
每一朵努力绽放的小花都值得被欣赏被尊重,您说呢?
真诚感谢每一个耐心读至此处的人们……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百度搜索,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