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的作者四个人,分别是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都是美国人,特别指出的是,这本书得到了大名鼎鼎的史蒂芬.科维的推荐。下面,把关键段落和句子摘抄如下:
一、序言
1.任何一个沟通的机会,都是练习关键对话的时候。不但要达成目的,还有增进关系。
2.关键对话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创造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人际关系。
3.关键对话的两大原则。第一个是明确自己的对话目的,即我希望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标。第二个原则是在对话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安全感,即让对方毫无心理压力地和你展开沟通。
二、主要内容
(一)何谓关键对话
1.练习并不会带来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会带来完美。
2.在大脑缺血、思维混乱的状态下,我们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对这一点浑然未觉。
3.越对对方念紧箍咒,对方越是做出让你不愿看到的行为。
4.一般企业中,最终要面对各种问题的是老板 。但是在优秀的企业中,每个人都会督促其他人承担责任。
5.当我们长期挣扎于不健康的对话方式时,负面感受、承受的痛苦情绪以及忍耐的打击煎熬,会慢慢摧垮我们的健康。
(二)掌握关键对话
(三)从“心”开始 如何确定目标
怒不可遏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
富裕者会更加努力,贫穷者已经习惯了得过且过。
1.学会对比说明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2.小结。
从我做起,你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拒绝“傻瓜式选择”,即沉默或暴力。利用对比说明的方式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
说出你希望的目的,明确你不希望实现的目的,然后开动脑筋寻找可以实现对话的健康方式。
(四)注意观察 如何判断对话氛围是否安全
没有一个无赖认为自己是无赖,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德。
1.留意对话气氛 对话陷入危机的时刻、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即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倾向)。
2.学会识别关键对话。例如身体反应,情绪反应,生理上的变化。
3.学会关注安全问题的信号。对对话高手来说,他们时刻警惕的是安全问题。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气氛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
4.当对话缺乏安全气氛时,你就会被蒙蔽双眼。
注意,不要让安全问题把你引入歧途。当对方失去安全感时,他们会表现出令人气恼的举动。这时,你应当这样考虑问题:哦,原来他们感到对话气氛不够安全,看来我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感才行。
建议,对沉默和暴力表现做出新的理解,把他视为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
(五)保证安全--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1.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返回对话。
2.共同目的--对话启动因素
(1)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是共同目的
(2)强调“共同性”。你可以询问自己“从心开始”的问题: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3)寻找共同性。要想避免和上司起冲突,你应当寻找足够激励上司,让他愿意倾听问题的共同目的。如果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比较容易让他们参与相当敏感的对话了。
3.相互尊重---对话持续因素
当人们感动不受尊重时,他们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从恐惧变得愤怒异常。
4.暂停对话后该怎么做
道歉。对比说明。创建共同目的。
(1)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否定,肯定,例如,我不希望,我希望,在对比法两端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比说明并非道歉。
(2)对比法可提供背景和平衡。
(3)对比法可预防或救急。
5.创建共同目的
(1)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2)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
(3)开发共同目的。
(4)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应当跳出原来的思维圈子寻找新的可能性。
(5)创建共同目的。
(六)控制想法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1.情绪并非无中生有。声明1: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声明2:产生负面情绪后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控制她,要么被它控制。
2.我们的想法不能主观臆断。
3.控制想法的技巧。
(1)行为方式回顾。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高手绝不会沉迷于自我怀疑的泥潭,而是努力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行为。
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质疑你的感受和想法,我们产生的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感受。不要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通过关注行为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通过分析那些“过激”措辞来审视自己的想法。
留意三种常见的“小聪明”,不要富有想象力的自我辩护。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双重标准;无助者想法。要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2)改变主观臆断 你应当询问自己以下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要想实现这样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七)陈述观点-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1.维持安全感。自信,谦逊,技巧。
2.综合陈述法。五种技巧:
分享事实经过。从最少争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谈起。
说出你的想法。说明你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
征询对方观点。鼓励对方说出他们看到的事实和产生的想法。
做出试探表述。承认这些结论只是你的想法,不要假装其是事实。
鼓励做出尝试。创造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3.放弃你的强硬立场和绝对化的表达,但是不要放弃你的观点。
(八)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1.了解对方动机
2.自我审视,做好倾听准备。当你鼓励对方分享观点时,你必须表现得非常真诚。要好奇,要坚持,要耐心。
3.鼓励对方探索行为模式。每句话都有缘由。打破恶性循环,当我们出于对方惩罚、指责和攻击状态的时候,很少这样思考:嗯,这个人身上肯定发生了很有趣的经历,到底会是什么情况呢?正相反,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作祟,在失去理智的状态下仓促做出完全错误的举动。
4.询问技巧。看根源定时间 ,方式要诚恳,内容既不冒犯他人也不会受到惩罚。
5。四种倾听手段。分别是询问观点;确实感受,对对方表示尊重,安全感的营造让对方感受到,不要紧张不安或流露出厌恶对方表现;重新描述,不要急于求成,在对方不愿说时放慢节奏;主动引导,首先向共享观点库提供一些信息。
6.如果对方观点错误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了解看法,并不是同意或支持他们的看法。
7.你的应对方式。赞同,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补充,先认同一致,然后做出补充。比较,和对方观点不一致时要比较,把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分析看法。
(九)开始行动 如何把关键对话转变成行动和结果。
1.对话并非决策。
2.决定如何决策。
(1)权限分明时的决策。
(2)权限不明时的决策。要公开探讨,注意不要提及律师或诉讼问题、暴力行动等。
3.决策的四种方式。
(1)命令式。信任时可以。
(2)顾问式。广泛征集意见,由少数人决定的决策方式。
(3)投票式。以支持率为基础的决策方式。
(4)共识式:人人都同意的决策方式。
4.明确执行细节
在决策执行环节,你必须明确说明行动人、行动目标和截止时间等要素,明确行为目标,设定检查时间,记录任务细节并按时进行检查。最后,你应当督促人们对其做出的承诺负责。
(十)案例
1.老调重弹,学会关注模式问题,你不应当把目光局限于一次单独事件,而是应当注意反复出现的行为,利用综合陈述法说明对方的行为模式。例如:某人开会迟到,下次又这样,你应当讨论的不是迟到问题,而是对方没有信守承诺问题。
(十一)综合应用 关键对话的准备和学习工具
1.两大法宝
注意观察。
营造安全感。
2.关键对话练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