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觉得时光过得有些慢,脚步,也渐渐地慢了下来。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在追赶,仔细看看,发现其实与我无关。我在固有的空间里,守候着自己的身影。别人的脚步匆匆掠过,但没有惊动我。世界如此寂寥,我已不习惯时刻关注别人的声音和脚步。
脚步慢了,细微处的感觉却被触发。我的表情越来越缄默,可对细节的关注和思考却异常活跃。我感兴趣的,往往与真实的生活毫无关系,它只存在于人的内心里——我们与周围人闲谈时,从不触及内心。这是思绪和话题的交际性脱节——至于人的内心,我们从没有好好地审视过。心,总是随着匆忙的脚步游离,很难静得下来。惟有安静的时候,我们才会悄然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断断续续,若隐若现,飘在可望不可即的空间里,只是一个恍惚的意象,一个微妙的感觉,一段思维的碎片。更多的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犹如一只密密麻麻封存的箱子,没有密码,谁也打不开——其实,连我们自己,也经常在精神雾霾里忘记了密码。
世界那么大,故事那么多,探索的舞台那么大,多少人冥想着出发。我不再为出发而拍案惊奇,我开始遗忘过往那么多的出发,任由记忆生锈。我这种语调在外人看来或许颓废了,但更加抵近真实。
我们需要转换视角,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世界是包容多元的,我们更应接纳与主流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时光里沉淀了那么多故事,如果我们是故事的主角,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探索还只停留在表层。当周边阒寂,百无聊赖之际,我们或许会听到来自遥远的心灵对白。
脚步慢了下来,感知的触角却在暗处悄然出发,这是无法分享无法与时尚对接更与成功、奢华之类无缘的星空下漫步。这是我自己的性情和生活,我无法苛求别人与我一致,同样,我也有意识地慢下脚步,和步伐如风的人拉开一定距离。一些人或感觉到我掉了队,更多的人会忽略我的存在。如此,我就更加接近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
时代永远在急行军,泥土飘扬,沙鸥惊飞,一些作家常呼吁:中国人走得太快了,现在到了应该慢下来、停下来、好好想想的时候了!这是文人的幼稚,一支目标明确,急着赶时间的行伍,怎么可能停得下来?个人可以停,可以落伍,偌大的队伍若是一停滞,一大堆的问题就会如浪潮般袭来。
奔跑的社会难免浮躁,丢了许多东西;停滞的社会更是风险,衍生负面情绪。当社会忽视了本该有的关爱,谁来呵护纤弱敏感的情感?惟有自己,必须懂得脚步快慢的节奏与意义,懂得生活之道在于调节和平衡。
如果我们是有心之人,就不会怠慢时光,更不会忽视时光慢慢流逝所沉淀的生命启示。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心态,一个位置有一个位置的思考,我们强求思想统一,其实是权力自信基础上的一厢情愿。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坐下来,敞开心扉,让八面风吹进角落,把尘埃扬起,给它一些时间,待尘埃落定,我们的心就安宁了。可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耐心啊,我们追求快,可因为前后脚不同步,左右身不平衡,难免踉跄摔跤。
“现代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汽车、别墅、权势、金钱,真的比宁静的心灵、自由的时间、温馨的情感和从容的境界更重要吗?”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揭示了现代人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的本质。道理人人明白,可大多数人不会去做,也很难做到,依然被时代风潮推搡着快速奔跑,疲累不堪。是的,在人多的地方,人们总是这样,永远赶着别人的路,陪上身体的累,丢了自己的心。别人的背影影响了你的脚步,公众的目光决定了你的行路。
如果慢下来成为时尚,我唯恐“慢生活”成为另一商业运作的标签。当慢生活的招牌铺天盖地,最终目的只是冲着游人的钱包,我不知道能不能在这里找到安宁。对飞跑的人来说,慢,只是短暂的逃离和休憩,赶,是他回避不了的宿命。而对一个已经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见过许多表情的人来说,脚步渐渐慢了下来,是疲累,是倦怠,是质疑,是懂得,更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放下过重的行囊,让生活回归最初的模样。
脚步渐慢,身体蹒跚;心路若窄,慢亦感伤。阳光黯淡,秋渐薄凉;世情若水,宽厚护岸。轻重有序,自然转换;快慢有节,归于舒缓。人间和合,天地阴阳;心若迷失,无处还乡。
(戈月20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