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做产品,其实从自己的感受上来讲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一方面是思维方面,很大程度还是被技术和项目思维所占据,另外一方面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还不深入,对产品各个阶段关注点的把握不够明确。所以似乎很是努力,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心里总是充满焦虑,仔细想想还是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这种焦虑。
做软件产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通过需求调研分析让我们逐步明确客户和用户想要什么?通过架构设计和反复的评审,明确整个产品的总体的技术架构和选型、总体的数据关系、总体的界面风格、总体的功能划分以及非功能性要求。通过有计划地快速迭代,逐步逼近最终产品的形态,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运维和保障,不断手机客户反馈,了解到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从而深化我们的产品。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是创造性的,作为产品负责人,需要知道每个阶段自己重点要消除哪些不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的手段主要是沟通、思考和试错。
沟通作为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在这里就不用多说,通过与项目成员沟通,与客户沟通,与领导沟通与技术人员沟通,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他们产品每个环节的不确定问题的认识,减少对不确定因素的投入,对于确定因素我们需要快速的指定计划加一实现,做到以最小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思考是产品负责人另外一个重要的习惯,通过沟通和阅读掌握了大量的零散信息,对于零散信息整理,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找到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整个产品的脉络,逐步拼合产品的各部分细节,整个过程其实是要不断归纳和演绎,抽象出最终产品的形态,通过给产品各个部分注入内容,让整个产品故事可以讲通。
试错可能是产品负责人最欠缺的习惯。因为大多数技术转型的人思维定势里面还是残存着完美主义,但这种完美主义带来的是一种拖延的状态。而这种拖延的状态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产品交付的延迟。这么多年的项目和产品经验告诉我,过去那种瀑布流下的先完美设计再集中开发的模式早已过时,或者不适宜我们这个行业产品的实现。我们要的节奏是短周期的快速计划、快速设计开发、快速评审反馈,目的不是一触而就拿出完美产品,而是以这种不完美的,带着不确定性的方式进行是错,目的是群策群力不断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确定性上。这个迭代过程产品负责人需要丢掉最大的思想包袱,需要能够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主动为每一次汇报验证做冲刺和准备。
人生就是一个做产品的过程,我们也是不断在努力消除各种不确定性,通过不断试错,我们消除当下一个个不确定的问题。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规划未来,因为很多外界的变化,你不可预期。你能够做到的是时刻觉知自己的内心状态,看它是否又远离了当下,努力把它拽回来,让它尽可能定住。时刻问自己想要什么?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自己不断进步,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消除不确定性的办法就是让当下的每一天都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