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概念理论应注意三点:一是教学根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双边活动;三是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有三:1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理由一是三有: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 ,二是简捷性:简捷地将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承);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理由一教学能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二是能三有地将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三不是唯一途径,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3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只有...才...)
3)教学任务有五:双基+德智体美劳+个性。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健康的审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5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学过程:双边活动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过程中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即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特殊性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间接性,二是简捷性,三是引导性,四是教育性)
2)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口诀:间掌传教):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间接体验,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通常是抽象,转化为其理解掌握的知识,需要以其以往积累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坚持两者相统一,停止只重书本知识传授或只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两者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或能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都与智力发展水平成正比。有的人知识较多,但能力较差;有的人知识较少,能力却较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且掌握知识的质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等密切相关,二者不是同步发展的。教学启示:一是传授的知识应是科学、有规律的;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三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究竟;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重个别差异。五防止两种倾向:形式教育(重能力轻知识,洛克,裴斯泰洛齐)和实质教育(重知识轻能力,斯宾塞,赫尔马特)。)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基础。两者要有机结合,停止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后者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必要我们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与学要相长。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发展;同时,也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不断促进并检验着教师的教,教学彼此相长。)
3)教学过程五个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后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3、教学工作五个的基本环节:备上做导学。1备课: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要求:一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二备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使教学适应学生;三备教法: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变化,适时调整或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四备计划:做好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五充分考虑教学设计各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的类型: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单一课和综合课;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上好课的基本标准:目容方气构态语书。上好课的根本性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形式:口头、书面、实践活动作业;要求:一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二难度要适中,量要适宜;三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四要与教科书内容有逻辑关系,且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五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但也不可牵强附会;七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八要及时反馈;批改作业方式:全批全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等;要求:一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二要注意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错误和漏洞;三要仔细评定,给出成绩,写上简短评语;四要及时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五要对大多数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要找机会进行辅导,重点讲解和纠正。)4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三种形式:个别、小组和集体辅导。要求:一要根据辅导对象实际,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二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三要有明确的目的,宜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五辅导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辅导效果。)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价: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两种检查方式:考查(口头提问、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和考试(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要求:一是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二检查内容应力求全面;三是检查方法要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观察法,测验法(最基本的方法,有四指标:信度(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同一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稳定或一致程度)、效度(测量的有效性,即所测能测出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难度(难度系数=平均分/题目原本分数)、区分度),调查法,自我评价法;评价要求: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二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三要鼓励学生创新,评价不仅要看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路,重视知识的创新性。)
4、教学八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口诀:冯巩找因量,循思理直发)(定义、古语、要求)
巩固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地将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古语(温故而知新、熟读而精思、复习是学习之母、学而时习之);三要求(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二是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三是在扩展、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
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三要求(一是坚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二是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三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三要求(一是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三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古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盈科而后进)三要求(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三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又称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要求(一是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传授的知识要科学,教学的组织也要科学等;二是要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三是教材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四要求(一是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二是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四是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标本、实地考查等)、模象直观(图片、录像、电影等)、言语直观)四要求(口诀:选择语言不滥用。一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二是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三是重视运用言语直观;四是防止直观教具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学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产婆术)要求(口语:小主动手毒(独)死农民。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
5、教学方法:
1)国外常用的四种教学方法:1探究-研讨教学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提出,特点:具体材料-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语言表达-肯定所犯错误的意义。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3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教学法,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原理:整体性原理。4范例教学法: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
2)我国中学常用五大类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四种方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优点(一是有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二是有利发展学生智力;三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三缺点(一是容易束缚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二是不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三对教师的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依赖较强。)四大基本要求(一是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二要组织学生听讲;三要讲究语言艺术;四要认真组织教学内容。)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三优点(一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维;二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三是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二缺点(一是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需要较多的时间;二是学生人数较多,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六大基本要求(一是要做好准备: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二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四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易,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五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六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优(一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二是有助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四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能有效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缺点(一是受学生知识基础、经验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二是讨论容易脱离主题,流于形式。)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发言,切勿偏离主题;三是讨论结束后,要做好讨论小结,概括总结正确观点和系统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肯定学生各种意见价值。)4读书指导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一要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二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三要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三类(一是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挂图的演示;二是用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图片、挂图或幻灯片、电影等,进行序列性演示;三是音乐、体育、劳动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基本要求(一是做好演示前的准备;二是尽可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使学生全面立体地观察演示;三是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四是讲究演示的方法,及时辅以讲解。)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一是做好参观的准备;二是要在参观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三是帮助学生总结参观的收获。)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反复地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一是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的方法;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三要严格要求,并及时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2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呼技能的方法。基本要求(一是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二是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懂得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爱护仪器,提高 学生实验的自觉性;三在实验中注意指导实验过程;四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小结。)3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一是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三是做好事后的检查。)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
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教学时间、设备、条件;4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实验和个性特点;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原则、学校实际情况等。
5)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做到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
6、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常见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一时空内,教师只与单个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缺点(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2班级授课制: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课,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个特点(固定的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给固定的学生教授固定的内容。)优点(一是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二是有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五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的质量;六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一不利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不利于因材施教;四 不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真正的交流和启发。)3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前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后者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带领到与生产或生活相拳场所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组织形式。4复式教学:现代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较差的农村及偏远地区,有利普及教育。5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内外是相对于班级的内外而言。);设计教学法:克伯屈,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废除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已决定自已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已设计、自已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教师在上课时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文纳特卡制:华虚朋提出,课程由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按学科进行,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活动来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特点(一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发条基本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表,“大小个”: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小组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个人自学)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
2)新型教学形式:1小班教学:让教学活动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注意问题(一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二改革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2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完成对新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步骤(一创建教学视频;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3微课:按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特点(一教学时间较短,一般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二教学内容较少。三资源容易较小;四资源构成情景化;五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六草根研究,趣味创作;七成果简化,传播便捷;八反馈及时,针对性强。)4微格教学: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钏,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5慕课: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特点(一大规模课程,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二是开放课程;三网络课程)
7、教学策略: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三大类如下: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1前者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适合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2接受学习:奥苏伯尔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合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学习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和规则。分为三步(一是呈现先行组织者;二是提供学习材料与任务;三是完善认知结构)3比较(前者更适合教授程序性的知识与技能,如算术、体育等,而陈述性的知识,如历史、文学等更适合采用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1发现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由布鲁纳提出,适用于小组和个别教学。四阶段(一创设问题情境;二提出假设;三检验假设;四得出结论。)四原则(一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二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三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四教师要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2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五特征(一分工合作;二密切配合;三各自尽力;四社会互动;五团体历程)
3)个别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已的水平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1程序教学:一种能让学生根据自已的水平自学教学性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普莱西创立,斯金纳推广。原则(一是小步子原则;二是积极反应原则;三是及时强化原则;四是自定步调原则;五低错误率原则。)2计算机辅助教学:计臬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优点(一交互性;二即时反馈;三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四学生可自定步调。)3掌握学习:布卢姆提出。基本理念(只要给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8、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1)功能(诊断、反馈、导向、激励、鉴定)
2)基本内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的评价
3)各类:1根据评价的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目的:更好地组织后续的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材。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 教学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学期,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的较正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目的:给学生评定成绩。2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缺点不适用于甄选人才。个体内差异评价:把评价对象过去和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4)教学评价的四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整体性原则;四指导性原则。
9、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
1)主要观点: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4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2)基本趋势:1以教育现代化为阶段目标取向;2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3以终身教育为终极价值取向;4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价值取向。
10、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1探究式教学模式: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 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 体验式教学,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精神。)缺点(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2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有时也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式教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优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提出,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个别帮助和额外学习时间。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又称以学习者为中心模式,罗杰斯提出。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先天潜能得以实现,人的成长是在一个安全的心理气氛中先天潜能不断实现的过程。教师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5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其排列出来,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要求学生做出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进行核对。
2)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式:最广泛、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教学模式。2自学-辅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3引导-发现式:根据杜威 、布鲁纳等人倡导的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等程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模式。4情境-陶冶式:国外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的理论并国教学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成的教学模式。5示范-模仿式: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多用于训练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