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良迟(1921年—2003年),字子长,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著名画家,系齐白石第四子。十岁起在其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二十四岁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继而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遵周恩来嘱托,辞职专门侍奉白石老人并研习“齐派”绘画艺术。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后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去世前为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研究室顾问、委员。擅长花鸟画。出版有《怎样画虾》、《怎样画螃蟹》。
齐良迟(1921-2003),长期生活侍随在白石老人身旁,深受其熏陶和影响,自幼刻苦学习国画艺术以及诗词歌赋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和厚重的传统文化基础。在白石老人的教习指导下,齐良迟先生的艺术素养和功力有极大的提高。解放初期,为了更好地研习和传承弘扬齐派绘画艺术,齐良迟先生辞去公职,专心在家侍奉白石老人,潜心系统地研究齐派艺术之妙谛。历经几十年认真研习和刻苦实践,齐良迟先生秉承齐派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出自名家自成家”,成为齐派艺术传人中的杰出代表。
齐良迟先生多年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多次为扶贫赈灾捐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他担任文史馆的领导后,不顾年事已高,带领馆员冒酷暑、顶严寒深入基层送文化下乡。许多机关、工矿、乡村、军营都留下了齐良迟先生的书画佳作和不倦身影,充分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和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
齐良迟(1921年--2003年) 字子长,斋号补读斋、静风堂,男,汉族,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系齐白石第四子。十岁起在其父指导下学习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后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遵周恩来嘱托,辞职专门侍奉白石老人并研习“齐派”绘画艺术。齐良迟曾任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北京湖社画会艺术顾问。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研究室顾问。
耳濡目染
齐良迟的母亲是齐白石先生的第二位夫人胡宝珠女士。1921年,齐良迟先生出生在湖南湘潭。从10岁开始,他便在父亲的教诲下,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使齐良迟对中国画的写生、临摹以及双勾等一招一式掌握得极其准确,为日后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一深厚的功底,16岁的齐良迟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齐派大写意花卉时,就出手不凡。他首次创作的《芭蕉图》就得到了父亲齐白石的好评,齐白石看了儿子的《芭蕉图》后大加赞赏,并在画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子长(齐良迟的字)初学能意造画局,可谓有能学之能,予喜。”父亲的鼓励,坚定了齐良迟从艺的决心。
大学期间
1941年,20岁的齐良迟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第一学期结束时,考试时的两张国画得分都不高,一张得78分,另一张只得了59分。齐良迟并不气馁,相反学习更加刻苦,并开始学习西洋画,终于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辅仁大学。
在学画的同时,齐良迟先生从小就跟随一代篆刻宗师的父亲学习治印。幼年的齐良迟,每当父亲治印时,他常常帮助父亲做一些磨印石之类的辅助性工作,因此从小对篆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辅仁大学后,曾师从陆和九先生研读秦汉玺印,开始学习“双侧入刀”的治印方法,随后又跟随父亲学习治印,又学习了“单侧入刀”的治印方法,从此他在治印时,在以“单侧入刀”为主时,又吸收了“双侧入刀”法之长,使齐派篆刻艺术得到很好的发扬。
学习诗词
齐良迟先生自幼跟着父亲学做诗。根据父亲的安排,他先熟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后读陆游、纳兰性德等人的诗词,此间,齐良迟还研读了父亲齐白石的诗。
为了提高自己诗词的写作水平,30岁的齐良迟曾拜近代语言学大师黎锦熙先生学习平仄,先后学了有关诗韵、词韵及词谱等方面的知识。从此齐良迟先生的诗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在形式上也十分工整,意境隽永,韵味绵长。
书法造诣
齐良迟先生的书法也是在父亲的亲自教诲下学得的,其书法集柳公权、李北海、郑板桥、金农及其父亲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艺风格。齐良迟先生同他父亲一样,在诗、书、画及篆刻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造诣。
与无线电
齐良迟先生除爱好诗、书、画及篆刻外,还是一个无线电爱好者,他自己曾设计安装过无线电发射机,受到过有关方面好评。新中国成立初期,无线电人才缺乏,他从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只在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教了不到一年的国画,就应北京电信局之邀,进入该局无线电处工作,想在无线电方面去发展自己,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
然而,因父亲年事已高,加之体弱多病,为了照顾父亲,继承好齐派艺术,经周恩来总理安排,齐良石辞去了北京电信局的工作,回家专门伺候父亲。在此同时,继续学习父亲的齐派艺术,终于使他成为名重艺林的“齐派”艺术的掌门人。
文革期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居然被红卫兵宣布为应该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四旧”,那么作为齐派艺术杰出代表的齐良迟先生,也成了造反派们批斗的对象,被红卫兵定了三大“罪状”,一是“里通外国”,其根据是齐良迟先生与在台湾的妹妹齐良芷经常书信往来;二是“历史不清”,青年时代的齐良迟参加过业余无线电协会,并为国民党92军政治部修理过收音机、扩音机;三是“黑五类”,父亲齐白石被视作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文艺家,其画被称之为“黑画”。正是这三条莫须有的罪名,致使他下放劳动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这期间,齐良迟先生及其全家除了精神上受摧残外,经济上也陷入极度的困难之中。穿的是好心人送的一些破旧衣服,有时还连锅盖都揭不开。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像青年时代的父亲一样背起锯子斧头走街串巷,帮人家修理门窗、条凳,干起木匠活来。那时干这一行的人太多,靠这项手艺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一年的春节,他手中分文没有,没有办法,齐良迟先生叫儿子把做木工用的刨子拿到委托行去换钱,委托行的人见是一只新刨子,拒绝接收,就这样儿子将刨子拿回来,父子俩将刨子砸旧了后,再在上面抹上一些黑灰。这样才换几个钱,买了一点面粉,全家人吃了一顿饺子。
粉碎“四人帮”后,齐良迟先生重新拿起画笔,使齐派艺术再现生机。1988后,齐良迟先生为周恩来诞辰90周年绘制的九尺巨幅《荔枝图》,深为邓颖超的喜爱,同时为刘少奇画的《喇叭花》被有关部门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
艺术特色
齐良迟以深厚的西画根底转攻国画,其特点是以没骨点垛作装饰性构图,用笔沉静,力量、速度大体平均,其韵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状的组合而获得体现,而少有轻重疾徐、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 。
花叶缤纷烂漫,而格调文静娟秀,为传统画法中所未见,又能为雅俗所共赏,洵艺苑之奇葩、玉台之清品,尤以小幅更为精到。齐良迟是当代著名的花卉画家,但他并不只是专攻花卉,举凡风景、静物、肖像等等,无不喜爱,无所不能。她的花卉艺术能达到如此高超的境地,是与他在艺术上广博的爱好和修养分不开的,还在青年时代,当绘事学步之初,他就注意到对绘画各门类和多种的广泛研飞。一方面从汪慎生、汤定之学花鸟山水,到齐白石家中请教笔墨之道,另一方面又及时投奔徐悲鸿之门,钻研造型基本功,同时练习油画。三十年代居英国时,又进斯莱德美术学校学习雕塑,同时还涉猎色粉笔和木刻等多种绘画样式,表现出他对美术的多方面的旨趣。人们都知道,他把水彩技巧有机地融入了中国画的水墨丹青。
他的许多油画静物,如芍药、月季、绣球等,与后来创作的许多彩墨花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齐良迟的水彩作品色调明快,风格隽永,对于将中国水墨的意境融入西方绘画传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画坛享有盛誉。
艺术成就
擅画花鸟鱼虫,作品题材广泛,讲究情趣,笔墨生动,富有民族气息。亦擅诗文、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出版有《怎样画螃蟹》、《怎样画雏鸡》、《怎样画虾》等书。现为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北京湖社画会艺术顾问。由北京文史研究馆编辑的《齐良迟花鸟画集》由线装书局出版。齐良迟先生是齐白石四子,他积70余载孜孜以求,在诗、书、画、印等方面成就显著。其诗词言情言志,语意深长;其书法气势不凡,柔中有刚;其画作笔墨精妙,美不胜收;其篆刻奇崛多姿,健劲有力。
评价
齐良迟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他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而紫色是齐良迟的最爱。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他深爱着的一种野花,颜色为深紫色。他研究出的紫色是一般人很难调配出来的,似乎成了他色彩的专利。为了突出带有飘逸感的花朵,他删繁就简,有意将长而繁多的叶子加工为疏密有致的短小状;画面洋溢着令人赏心悦目的质朴。
随兴吟咏,情趣盎然,是齐良迟新作引人兴味的又一特点。识画者曾说,画山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我们纵览为数可观的新作,特别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随艺术家,跟她一样,以恬适明净之心,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