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你,不要向我施舍啦

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亲戚A发了下面一段文字,大意是他想请远道而来的远亲衣食住行,然后找我们群里的其他亲戚报销。可以有3个角度理解:首先,就跟学生家长众筹给老师买礼物一样,好人他来当,费用大家出;第二,他发现了这样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本来他是可以一个人负担这些费用的,但是这种好事不想一个人独吞,想让你们也沾点光,咱们就均摊费用吧。第三,如果我真的有心意招待,那就是尽我所能的招待,不需要说什么均摊的事情。
A发的微信截图.jpg

先说结论:这件事情不靠谱,这个倡议的“发起人”A不靠谱。

这么冠冕堂皇忽悠人的语气,明显是带节奏的营销话术。先把人捧起来让人飘飘然,然后再怂恿你买单。说的是大家分摊,其实他赚的大头。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个文章,里面的“高净值人士,实现阶层跨越”与上图的“顶天立地”相似。
某财经文章

下面从4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发起人角度

首先,A之前已经有过一次众筹的案例,具体修路结果我不好判断,但是村里其他参与众筹了的孩子的家长的评价是负面的。可以对A的初心做以下几点猜测,因为他们家在村头的最前面,但是因为村头前面不通汽车反而是道路的最里面,不太方便。为了解决出入方便的问题,他就打起了想法,花大家的钱,办自己的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次,A又是怎么想的呢,首先她最大的利益是可以收获好名声,远亲跑过来是他掏钱招待的,是不是众筹,人家也不一定知道。然后招待需要用酒,远亲摆酒席也需要用酒,招待的同时也可以推销自己代理的酒。当然酒喝不了多少,可以送礼呀。恰逢过年,如果把他代理的酒当礼物送出去,那就是笔大买卖啊。
A群发的微信消息

二、认可众筹的群友角度
从表面上来看,已经有人出力(“发起人”),那我只需要出少部分钱(因为是大家均摊)就可以有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里有2个疑问:
① 大家均摊就会钱少么?

上面的倡议里面竟然说到了“衣食住行”,好大的口气。意思是来回车费(人均1000),住宿酒店(人均600),吃饭宴请(人均300),送礼答谢(人均300)等,这一连串下来,数字会少?人均2200,如果5人,就是5*2200=11000。
② 可以扬名立万?
人都没有去,被招待的人又不知道是众筹的,只知道是这个“发起人”一个人宴请的。就算知道是众筹的,情感上也是念这个“发起人”的好。
三、被招待方角度
人家是回家省亲,还要请老家人吃饭,重要的不是有没有人招待,重要的是找到大家叙叙旧。重要的是和家人叙叙旧,而不是招待的方式。确保对远亲的态度真诚和温暖,重视与家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而不是过分关注招待的形式。
四、众筹就毫无用处?
比如个人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向社会求助,筹集资金用于个人紧急医疗、教育、旅行等特殊需求,也包括为家人、朋友或社区成员筹款。其中有个关键点是,发起的人在里面不是利益相关方,而且众筹的金额要有市场参考价。
在A身上,比如修路,具体修多少,在哪个地方修,修到什么程度,都决定了费用的金额大小。然后招待,人均招待规格多少,招待完是不是还要送礼,这些都会影响招待费的金额大小。修路和招待这2件事情,A都是利益相关方,明显是一种不合理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