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和孔子都一致反对别人将自己的言语记录下来呢?似乎将他们所说关于大道的话记录下来有更多人受用才更好。这是因为儒家的大道最主要的就是要活出来,而不是要写和说出来,因为写下来记录下来并让别人理解后没有活出来,还是没有用的。而且如果写下来的被别人曲解了,反而会对人有害。而且如果孔子和王阳明所说的大道被试图理解他人的人记下来了,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活出来,那么,它的意义只有被别人当做教条被约束。而在这其中,徐爱似乎是支持写作的。但是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徐爱的观点是像王阳明和孔子的那样的圣贤才能写作,其实记录不等于写作,徐爱只是将王阳明的言语记录了下来,而并没有真正的去创新自己的观点。
那么现在看来,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对于普通人来说,写作又有何意义呢?我们现在写作似乎就是将老师所说的所讲的记录下来,但是这些内容书上也都有呈现,我们为什么又要再写一遍呢?其实再写一遍,并不是将书上内容原原本本的搬到自己这里,而是利用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课本上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大脑产生链接,这是融入自己的大脑中,然后向外表达出来的内容。这其实就有点像王阳明的知识被写在了书上,而我们从中理解,从中索取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在这个环节,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这其实就很像王阳明所想要达到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拘执一方。这些自己索取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大脑里与生活中,这种知识也将变得不是教条,自己理解的那部分才能归于你自身。
那我们又要问了,我们都知道自己所理解的那一部分是与动物不同的,就比如说猿猴。猿猴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百分之99,而那1%就是人特有的理性,而有了理性人类就高动物一等?难道有了理性人就更高贵吗?这其实不一定,理性可以干很多事,你的“平庸”“乡愿”,你理性的自负,你利用理性来计算数学题,你也可以用理性作恶。当一个有理性的恐怖分子想要对社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那是极其恐怖的。其实学习,也是可以避免异性的独特对人产生“异化”
人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种,自然人,理性人再往上就是圣贤。而写作其实就是在这几种不同的阶段上,自我超越的旅程,如果你经历了这个路程,那么你在理性人层面也将不会往坏的一面发展,更不会回到自然人,写作是记录,写作是理解,写作更是超越,将我们推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