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前三分之一虽然有青壮和激扬,似一股奔腾的水注,有着耀眼的弧度和光茫,但是,在这看似璀璨闪亮的生长空间里, 却也往往充斥着诸多的困惑和迷茫,青涩的思维容易出现断层,然后被裹挟在各种趋势里随波逐流,像一叶飘零的浮萍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无明。
生命越往后走,我们会愈发惜时如金,愈发觉得光阴不能虚度,也就越想摆脱这种无明。于是,便开始向人生抛出大问,努力寻求诸解,希望能探出立于世的法则和要领,精神从此得到正确的引领,让自己活得纯粹,活得清醒。
而书籍可以承纳这些厚重的思考和参问,因此也常常被我们拿来当作寻求诸解和抚慰的依托。
早上六点半醒来,和往常一样拿起书本来续读龙应台的《目送》。近两年来,喜欢读一些智慧具足的年长者书写的书籍,他们站在我们生命流向的前端,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带着广博的见识和高维度的思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人生的实相,向我们预示我们未来可能要面临的诸多境遇和问题,基于此,我们得到到参照,被提前明示,生命也因此会少了一些无明。
我喜欢这种状态。
翻开书本的同时,心里不由自主地流淌出几句话来:人活在世上,充满各种无奈和艰难,但至少有书籍可以作为慰藉,诸多的空茫和未知,都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并随手将这几句话记录下来,发在了朋友圈。
这几句临时兴起的感悟被一位网友关注到,并且在评论处留下了思维缜密的留言,引起了我内心的思考和认同。留言如下——
“今天看到你的这些话,我想,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未必是寻找答案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是带着问题而来的。那么我们做什么?我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去欣赏,我们喜悦,我们痛苦,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收获,我们只是为了好好活着!”
生活是日子的线性追加,也是问题的序列组合,问题会带来烦恼、沮丧和艰难。如果我们始终保持不懈的精神,孜孜求索于生活,得到解决问题的密匙,破译出晦涩艰深的黑色密码,那么,我们可欣慰地笑着对自己说:“看,叠加在心头的痛苦又减少了一分,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又靠近了一层。”
这自然是一件好事情。
但如果我们反复追寻上下求索,问题始终都无解,那么,我们需要明白,在问题之外,生活还有萌动的生机,盈盈的跳跃,和由衷的欣喜,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带上自己敏锐的觉知,去触摸,去感受,去欣赏,去好好的生活。
即便仍有痛苦和阴霾笼罩,但那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饱满而立体地活着。
生而为人,一定是为了赴一场美好的旅程,人间此一回,愿有好行程。
作者简介:傲霜,爱文字,爱自由,愿行文如水,奔走如风,怀揣深情在光阴中款款而行。微信号:dongmei1378334 公众号:傲霜的时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