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印度电影最著名的洗脑音乐——大篷车里面的“阿~巴~拉~~古”。这一次又有一段旋律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了,那充满活力和情感的童声“丁格拉噶~丁格拉噶~”太带感了,而且很想说女儿们太漂亮了好吗~
尽管这部影片不看也大概能猜出个剧情,看了开头立马知道结尾。但阿米尔·汗的大牌子和他彪悍的出演经历仍是一大看点,故事的真实呈现,纯纯笑点和泪点,对于细节的描绘简直不想错过一秒钟。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爸爸借着女儿来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我想他一定没有看到爸爸为睡下的女儿揉脚时那般温柔和心疼;没有看到爸爸为女儿珍藏的每一次胜利“果实”;没有看到爸爸听到电话那头女儿哭声时的百感交集;没有看到爸爸为女儿争取留在体院掉下的眼泪。
如果真的要说,我想这是一部爸爸带领女儿一起突破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束缚,帮助女儿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也间接实现个人梦想和价值的电影。
不管是影片所表达的饱含心理学意义的内容,还是对于印度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极大挑战,都保证了其值得一看。
剧情就不多说了,只想说说几个关键的情节。
正在摔跤姐妹受够了一系列的艰苦训练、男孩装束、村民和同学的嘲讽之时,一个女孩的婚礼成为助推她们觉醒的重要仪式。这映照着印度的传统观念,也映照着我们许多人,不得不困于现状,甚至多数人会安于现状。有人过着一种不想要的生活,也有人没机会尝试不一样的人生。对于成长中的所有人走出舒适区是困难的,也会在过程中犹豫、退缩甚至放弃。但走出来就有机会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可以按照自己推崇的价值和意义生活。而身处印度的女孩子,可以有机会做男孩子做的事情,不走所有女孩被安排好的共同道路,已经是莫大的优越。自此,摔跤姐妹的内心升腾起动力。
吉塔的第一场胜利。在赢过一个强壮的男孩子之后,她的自信猛然增长,开始有自己的目标。至此一发不可收,她也越来越享受摔跤的过程,摔跤带来的荣耀,认可了自己的天赋和未来道路。如果说,之前的她只是知道自己可以这样做,有必要这样做,现在的她是真正理解了摔跤对于她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她也全然接纳了自己作为一个摔跤手的身份。
进入大平台的新视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尤其对于一个自小到大专注于一件事的小女孩。吉塔很快的迷失在一片新奇中,在否定原有的训练方式同时,她也在否定着原来的一切,包括爸爸在她生命中的影响。与此同时,她也没有了原来的坚定、执着,外界的声音很容易就令他动摇。
那一场与爸爸的摔跤。那是一种反抗,是破除规矩的渴求,是对新世界的向往,也是对自我的证明。可正是因为之前的迷失,吉塔忽略了太多,比如以往成功的经验,爸爸的年龄,爸爸对她的了解。当经历了一番失败、担忧、纠结和痛苦,她与爸爸的和解已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认清了人、事、环境、关系、情感后主动的选择。这些好奇、迷失、反抗、思考、混乱、整合就是一个时值青春期的女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吉塔在奥运决赛上的单打独斗。看上去是被恶意安排的,独自面对确是一个人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突破一笔。没有爸爸在观众席的支持和教导,她依然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勇夺冠军。无论有多少人曾经替你承担过,曾经给你帮助,曾经是你的支撑,最终都只有做到一个人去面对才算成熟了。在印度那一幕的意义则更加重大,女性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坚决的表达了出来。
自此,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觉醒,对于外界不合理规则的勇敢面对和突破,对于自我力量的展现就在这简朴的体育故事,成材故事中一气呵成。
还想特别表达一下,影片有一条重要的隐线是父亲与女儿的亲情连接。不论女儿怎样的挣脱,爸爸都时刻准备着等待她回归;不论女儿如何的跌入低谷,爸爸都始终坚信她能行;不论身在何处,爸爸都心系女儿的一举一动。最终女儿也发自内心的理解到了,是爸爸的支持、用心和信任一直在给予自己力量,如此的互动令人不无感动和深思。
尽管依旧不敢恭维印度的国情,但真的佩服“宝莱坞”的电影制作,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生动,每一个情节都是那般动人,每一处细节都处理的那么到位,每一场讲述都如此意境绵长。
打破传统,或者彰显自我从来都跟个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有着巨大的关联。这部电影被评论为改变国家的影片,我想他一定也会改变超出国家范围的很多人。
回到那首洗脑音乐“丁格拉噶~丁格拉噶~···”。是的,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场摔跤,只有探寻过、奋斗过、退缩过、无奈过、比较过、渴求过、经验过,乃至挫败过、成功过,才算体味过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