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要不要抱这个问题,估计困惑了很多孩子妈妈。希望在我的文章中你能找到答案。
两岁时因为发大水,桥断了,我被困在外婆家一个多月,因为妈妈没在身边,也连续哭了一个多月,后来直至上了初中,我还是要抱着妈妈才能睡好觉。
虽然我这个是“个例”,但是,每个妈妈都会有小到几分钟,或者,长到一段需要离开孩子的时候。你可能觉得你只是离开一会儿,对他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孩子而言那意味着他“失去”了妈妈。
就像幼儿园时我会哭闹着不去,上学前班时我会逃学回家。不要小看孩子早期妈妈的暂时“离开”,儿童的情绪记忆,会让那种不安全感影响很久!
所以,安全感的建立十分重要!如果你要离开你的孩子,请先给孩子一个用心的拥抱,告诉她,“妈妈爱你,妈妈需要离开一下,但是会在一会回来”。
如果你的孩子还舍不得你,记得安排下你离开后,他要做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和姥姥等临时照顾者一起画画等他平常感兴趣的事情。
最好告诉他,你回来的时间,教会他看时针或者分针。最重要的一点:按时回家!!说到做到!!让他知道,你离开他只是暂时的,你没有抛弃他。
如果有事不能及时回家,你也要打电话告诉他。不要觉得这是件小事,安全感的建立就是在这个“小事”中一点点建立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再来谈论下,我后来是如何独立的?
在抱着妈妈睡觉到初中一年级时,我的睡觉独立期终于“被迫”来临,也就是增加安全感的“时机”。
那时,我的父母需要开始上夜班,并告诉我:你需要自己睡觉了,并且要独自在家。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从来也没有在晚上独自在家的孩子。有一天你的父母告诉你,你今天晚上要一个人在家,直至天亮。
你会想到什么?独自看绘本故事?一个人玩小汽车?还是,未知的黑夜跑出来的鬼故事?亦或是大灰狼?
我当时想到的是:???对,就是各种问号。
面对未知的事情,通常孩子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有可能连想法也不会有,比如我。还好我的父母给我做好了“孩子如何自己在家”的铺垫工作。
他们提前讲好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一定要锁好门,爸爸妈妈有钥匙回来会自己开门,所以,谁来也不能开;如果害怕可以打开灯看电视(声音会比文字画面更有安全感);饿了家里有买的水果蛋糕零食等。
虽然我当时已经受到了初中教育,是个超龄儿童了,但“安全问题”和“如何照顾自己”,仍旧是他们到现在会和我说的两点。
最初,自己在家睡觉是很难熬的,不过也有收获,除了安全感被磨了出来,我的想象力就是那段时间被扩大的,后来发表的小说就与那段经历有关。
那时我会开灯听CNN,因为那是唯一24h播放的正能量频道。最关键是当时听不懂,很催眠。现在想想,也许是听得多了,我才选择了英语专业,应该是有种熟悉的安全感在作怪。
因为安全感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对于后来住寝室和现在自己在外住就都会很适应。
不要以为孩子大了,自己就能独立了。独立做事和安全感是不同的。
我小学时在学校就很独立,是各种活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主持和人前表演也不在话下。不过,谁又能知道我是个安全感很缺乏的人呢?
其实越小越好培养安全感越容易,尤其三岁前,因为三岁前是大脑快速发育期,所有发展的能力都会影响一生。所以,越早培养安全感越有助于人格培养。
就如我有个好友,到现在也不敢一个人睡。明知道开灯影响睡眠质量,她也只能开灯睡。不知道等她结婚有了老公陪伴会不会有所改善,至少目前我是建议她结婚的。因为,亲密的人的陪伴和拥抱,就是最好的安全感。
虽然,教育是很难的一件事,有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善一个问题。但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充满了教育,衷心希望身为父母的你,能够教育出有底气的孩子。
愿你的孩子也能在爱(拥抱)与自由(放手)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