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家互联网新生活方式公司。他说自己是卖沙拉的,但在我看来这个生意门槛很低,被模仿度极高,行业壁垒几乎没有,怎么抵制那些模范者,follow者,甚至他们的资金更充足,口味更独特。
答案是:不断超越自我。就是那句说到烂的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这次来的目的是“取经”,因为我很好奇那些轰动京城的营销事件是如何酝酿发酵,并且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竟然还伴随危机公关和二次传播。通过跟霍老板的聊天,我得到了“真经”,真是不虚此行。
很多年前,我采访很成功的创业者,都喜欢问他们的童年快不快乐,最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对于公司来说,每一个公司是有“人设”的,这个人设就是所谓的“基因”。而基因,是由创始团队决定的。你会看到同样做旅行的团队,有的注重产品,有的技术至上,有的设计第一,有的服务为先。这些排序都没有对错,形成的不同特色也吸引着不同的消费偏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有些品牌天然具有感召力,是因为“人设”非常精准,能够触达到人内心。
就仿佛一个品牌的一篇文章,居然能让读者看完热泪盈眶,这样的场景是革命性的。
不要妄图去改变任何一个人,因为很难。也不要妄图去改变一个品牌的原生基因,因为创造它的人很难改变。但品类决定了品牌基因到底选择何种方向,各自能走多远。强调某一点,单点打透这个市场就大得深不见底了。
因为中国人很多,消费升级的到来,人人都有希望再次分到一杯不小的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