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吃的早餐到底在哪儿?

作者:刘渣糖

来源:人生研究所(ID:neng365)

中国美食多种多样,爱美食、自称“吃过”的人则更多。

不过,如果你能说出十几个吃晚餐的地儿,我顶多只能说你会玩儿。如果你能说出十几个深藏在巷子吃早餐的好地儿,那才是真正的会吃。

而全中国最会吃的纪录片制作者,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制作人之一的陈晓卿,这次又带了口碑爆棚的《早餐中国2》,聚焦于中国的早餐文化。

节目组前往各地探店,挖掘当地最为特色的早餐店,而且极有可能就有你家门口的早餐小店。

这些早餐店往往藏在小巷之中,装修简单、店面狭小、口味极佳,每天早上都顾客满门,各具特色的早餐,更是看得我忍不住直流口水。

每集短短5分钟,但保证你看完以后,会忍不住明天立马早起,吃顿热乎乎的早餐。

武汉被称为“早餐之都”,早餐种类繁多。只要你愿意连着吃,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就算是大雨滂沱的日子,也浇不灭武汉人吃早餐的心。

刚煮好的碱面加上老板特制的麻酱搅拌均匀,食客捧着面条四五口就能扒完一整碗,心满意足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湖南长沙则是以各种米粉名声远扬。一碗8块钱的肉丝米粉,配料多、米粉顺滑,你吃完一碗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每个长沙人都必备一项技能就是“嗦粉”。

每家长沙米粉店早上,客人们都默默进行“嗦粉大赛”,比拼着嗦粉技艺。

一个小男孩坐在店里吃粉,他说他父亲这样告诉他:“崽啊,你咋是吃粉呢,要改成嗦粉,晓得不?”

嗦粉一要快,二要大口,三还要嗦得出声,这样三步走起,粉才吃得够香,生活才能过得带劲儿。

除了米面,饼也是中国早餐中的一大主角。在内蒙古赤峰市,有一种独有的饼,叫“对夹”。

对夹的饼皮一共32层,首先在炉子里烤得酥脆可口,再在饼中间夹上肉质鲜美入味的熏猪肉,肉汁慢慢渗入饼皮,一口咬下去既满足又舒心。

许多人回到赤峰时,拖着行李箱就要赶着去吃对夹,因为吃到对夹,才算回到了家。

福建福安的水煎包,是许多福安人早起的念想。

老板林惠松开了二十多年水煎包店,小店原本没有名字,但是前来的食客找不到地址,所以就自发用街名给小店取名叫“二十四米水煎包”

一锅水蒸包只有五六十个,经常供不应求。

老板一开锅,水煎包香气四溢,许多人在睡梦中梦见都能被香醒。

每天出锅前,煎锅旁都围着一群食客,大家眼巴巴地盯着水煎包,手里拿好了塑料袋或盘子,就等出锅时能抢到一份热乎包子。

开锅时,所有食客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喊着:“老板,来四个!”“来三个!”不一会儿就只见到空落落的锅底。

这些让人望眼欲穿的早餐美食,都隐匿于城市的角落。

它们没有网红美食样式精美,也没有所谓ins风、小清新风的店铺。

老板在街边随意地摆上几张桌椅,许多客人就像对上了暗号,熟门熟路地走过来坐下。甚至有的人还帮忙摆起了桌椅,就像自家的店铺。

你往那儿一坐,处处透露着一种人间烟火气息。

烟火气息的背后,除了食物本身的美味,更有人们真情实感的温度在维持着。

人情味 + 美味,就形成人间烟火气。

《早餐中国》里所有的早餐店铺,都是犄角旮旯里的店,经营时间短则十几年,长则三十多年。

经营早餐店不容易,全靠一个字:勤。

凌晨三四点钟,天色昏暗,许多人都还沉浸在梦中时,对夹早餐店的夫妇两人已经起床开工了。

丈夫剁着新鲜的猪肉,妻子准备卤肉的配料,一锅上好的汤汁要花五六个小时才能熬制成功。

开店的时长一般是每天10个小时,一开店就顾客满门,夫妻两人基本都是站着,根本没时间坐下。

小店一天能卖出几百份的对夹,早已名声在外。但店铺里的所有事情,两个人都坚持要亲力亲为地完成。

为了这家店,也为了自己的小家,爱跳舞的老板娘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耗光了夫妻俩所有的精力。

二十六年来,小店少有关门休息的日子。因为做生意的人不敢怠慢客人,今天提早关门让客人失望了,下次他们就可能再也不会来了。

好口碑就是小店活下去的基础。

二三十年的早餐店都是良心店铺,就是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做生意。

阿姨说:“别的店卖一碗能赚到的钱,我们可能要卖出二三十碗才能赚到。”

赚钱比别人慢些,但他们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得对得起每天光顾的客人。

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起早贪黑,少有休息,但他们对生活却很满足,也很快乐。

夫妻俩对生活的期望很简单,小富则安足矣。因为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朴实快乐的夫妻俩,唯一压在心底的遗憾事儿,就是对不起儿子。

早餐店的事情多,夫妻俩缺少了对儿子的关心和陪伴,别的孩子周末能去游乐场拿着气球坐着过山车,而儿子却常要在周末来早餐店一起帮忙。

现在儿子长成了胖小伙,能体谅父母的工作,但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愧疚还是存在心底。

对于这些早起贪黑工作的人,家庭和工作对他们从来就没有选择。为了生活,他们只能加倍努力地工作。

每一家其貌不扬的小店,都在支撑着一个小家庭的生活。早餐店主们把大半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早餐店。

但有意思的是,他们比许多人都活得清醒,也活得通透。

很多人都不懂的人生道理,都藏在小小的早餐店。

老板莫云亮经营一家酸汤粉店,已经十五年了。

在老莫的用心经营下,光是酸汤粉,一天就能卖出400碗。店里大多数客人都是回头客,很多熟客都和老莫成为朋友。

这么多年来,老莫从没和哪位客人发生过矛盾,每天都乐呵呵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老莫说:“人生就像牙齿和舌头一样,都要磕磕碰碰,放宽心就好。

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是他们早已学会苦中作乐。

作为早餐店老板和大厨的黄妹,每天都要比其他店员提早四十五分钟来店铺。

但她不是来监察工作,也不是开工,而是来化妆的。

每天黄妹都会来店里,坐在小椅子上对着小镜子开始化妆。认真地画上眉毛,涂上最喜欢的口红,再轻轻地定个妆,美美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黄妹说:“我喜欢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就冲到烟火缭绕的战场。”

一个精心绘制的妆容,在厨房的高温下很快就消失了,也少有客人会走到后厨。

但黄妹化妆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

精致的妆容是黄妹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因为就算烟熏火燎的厨房不美丽,她也想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美丽。

在早餐店,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

一位早餐店的阿姨在仔细挑选早餐的食材,这是一家店最基本的工作,她已经重复做了十几年了。

有人问阿姨:“这样一点一点地挑选,不麻烦吗?”

“麻烦也得这么做,不能不做。不是有一句话说,为了生活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阿姨嘴里说着话,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下。

重复的步调,悲看是无趣,笑看是坚守。

一份简单的早餐,坚持做好十几年绝非易事,做到口口相传、人人夸赞,这才是重复锤炼下坚持的意义。

而且看似重复的生活,却也是许多人渴望已久的安稳。

与其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欲望,不如聚焦在自己手头最简单的工作,哪怕只是一份简单的早餐。

这就是早餐店里的哲学。

《早餐中国》里的主角,除了辛勤工作的店家外,还有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早餐店的食客。

每个地方的早餐,也代表了一方水土下的人儿。

比如:

在贵州,所有早上吃的米粉都能辣得你落泪,这种火辣独属于热情的贵州人。

而在福建,口味清淡些,海蛎饼、锅边糊……代表着内敛、简单的福建人。

或者是北京人独爱的豆汁儿,这是专属老北京的风味,外地人大多喝不来……

各有特色,也各有韵味。

但唯一相同的是,进早餐店里吃饭的每个人,都各顾各地大口吃着食物,绝不在意什么形象。

《早餐中国》的主题——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这句话不长,却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

在他们心里,最好吃的早餐不是米其林的高档早餐,而是小时候自己常吃的家门口的早餐店的一碗粉、一碗面条、一块大饼。

在视频里,有个妈妈买了一大袋的小粑走出店门(小粑是安徽池州特有的早餐),这一袋小粑是她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买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最忘不了的就是吃了十几年的味道。

这是家乡才有的味道,也是家乡人才懂得的味道。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排名第一的中国早餐,非要论个第一,谁也不服谁,谁也比不过谁。

二三十年的老店,陪着许多食客从孩童到长大成人,老旧的装潢、亲切的乡音、略有些油的桌面,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口味,都未曾变过。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吃尽天下美食后,最怀念的,还是家门口那一家即便你口袋只揣着10块钱,都敢走进去的早餐店。

其实早餐的意义,是回归原点。

无论你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磨难和挫折,只要每天起床后,来到喜欢的早餐店吃一顿早餐,好像又能与过去的某个时刻交叠,好像又能回到最初的模样,开始美好的一天。

每次走进早餐店,就好像在告诉自己:

无论你在外经历了什么,只要回到家乡的早餐店,一切又都可以从一碗热汤重新开始。

在外漂泊的你,又有多久没吃到过家乡的早餐了呢?

互动话题

你最爱吃的家乡早餐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得家乡美食

本文转载自人生研究所(ID:neng365)。每天晚上21:30,所长及有趣青年们和你一起,用有趣的视角呈现人生故事,用有趣的观点解读人生问题。转载请在“人生研究所”后台回复“转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粉。 许多南方人的一天,从嗦一碗美味的米粉开始。 但如果你要问南方哪里的米粉最好吃?哪...
    斯人若我阅读 756评论 2 3
  •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借口,我今天第一天认认真真回到学校开始做论文。但是第一天就在宿舍里做了一些。以前总是很拼,从...
    居晨阅读 296评论 0 0
  • 行走在都市的丛林里,吟唱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朱厚丞阅读 159评论 0 0
  •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万圣节的小故事,在我们在教学工作在愉快的欢乐声中展开了。 小女孩凯蒂和她的爸爸妈妈、弟弟凯文、还...
    孤蝶如梦阅读 2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