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好玩的。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制,而在计算机科学中,还有二进制和十六进制。为了直观的看出区别,我列一个表,分别用这三种进制,从 0 开始,依次递增 1,查 20 个数:
二进制 | 十进制 | 十六进制 |
---|---|---|
0 | 0 | 0 |
1 | 1 | 1 |
10 | 2 | 2 |
11 | 3 | 3 |
100 | 4 | 4 |
101 | 5 | 5 |
110 | 6 | 6 |
111 | 7 | 7 |
1000 | 8 | 8 |
1001 | 9 | 9 |
1010 | 10 | A |
1011 | 11 | B |
1100 | 12 | C |
1101 | 13 | D |
1110 | 14 | E |
1111 | 15 | F |
10000 | 16 | 10 |
10001 | 17 | 11 |
10010 | 18 | 12 |
10011 | 19 | 13 |
这三种计数系统,可以类比为三种不同的知见系统,于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时的一些好玩的现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好玩的现象一
二进制 | 十进制 | 十六进制 |
---|---|---|
0 + 1 = 1 | 0 + 0 = 1 | 0 + 0 = 1 |
1 + 1 = 10 | 1 + 1 = 2 | 1 + 1 = 2 |
-- | 1 + 2 = 3 | 1 + 2 = 3 |
-- | 5 + 5 = 10 | 5 + 5 = A |
10 + 10 = 100 | 10 + 10 = 20 | 10 + 10 = 14 |
如果你只看开头几行,就认为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完全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虽然本质是一样的,但确实完全不同的理论系统,切不可看着像就以为一样。
很多奇迹学员都会带着旧有知见来学《奇迹课程》,他们看到几个熟悉的词汇,看到几个熟悉的观念,就以为课程和他们之前所学的某某法门完全一样,以为自己懂课程了,拒绝再去学习。然而,他们只看到了课程极小的一部分,而且还诠释错了。
《奇迹课程》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尽管用了很多基督教的词汇,尽管观念和佛法很类似,但切不可随意混为一谈,否则只是在巩固旧知见而已,哪里是学习?课程开篇就明言“你不可自订课程”,如果你只学课程的一部分,等于没有学到这部课程。
T-in.1:4 随自己的意愿并不表示你可以自订课程。
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谦卑,不管你懂不懂,都要假设自己一无所知。
好玩的现象二
下表为一串表示数字的字符,在二进制、十六进制中所表示的含义(相当于十进制中的什么),比如,二进制中的 10 相当于十进制中的 2
字符 | 十进制 | 二进制 | 十六进制 |
---|---|---|---|
1 | 1 | 1 | 1 |
10 | 10 | 2 | 16 |
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字符,在不同的计数系统中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含义。
举个栗子,在修行圈里经常会看到一群人争论某某人开没开悟、啥是开悟的情况,修佛的、修道的、修奇迹的,开悟了的、没开悟的,各执己见。有的道友确实能很平安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则会评判攻击弟兄,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其他人误解了开悟。其实我想说,不是谁误解了开悟,而是仅仅只是对“开悟”这个词汇的理解不一样而已。争论这个问题,就好像几个持有不同计数系统的人,在争论 “10
” 代表什么含义一样,这毫无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对的。
M-21.1:9 然而,不要忘了,语言只是象征的象征。10 因此,它离真相有双重之隔。
当我们评判弟兄对错时,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知见系统里评判弟兄,就好比只学过十进制的人评判写 1 + 1 = 10
的弟兄数学简直差到跟没上过幼儿园似的。
没有人会去做自己认为错的事,他的所思所想所行,必然是在他的知见系统里是对的,而他真正的错误,在另一层次。而你评判弟兄错误时,你看到的只是它的思想行为在你的知见系统里是错的,然而除非你的知见是毫无偏曲的正知正见,除非你知晓一切,否则你是没有资格评判弟兄的错误的。
T-9.III.2. 对小我而言,指出错误并且加以“修正”,是正当的,也是一桩好事。2 小我感到理所当然;问题是,小我并不了解那些错误究竟错在何处,也不明白该从何修正才好。3 错误,全属于小我层次;若要修正错误,只有根除小我一途。4 当你纠正一位弟兄时,无异于告诉他,他是错的。5 他有时可能真的不可理喻,其实,只要是出自小我的话语,没有一句是有道理的。6 然而,你的功课仍是告诉他,他是对的。7 如果他出言不逊或愚昧,你无需在口头上公然认可。8 他有待修正之处在另一层次,因为他的错误发生在另一层次。9 他仍是对的,因为他是上主之子。10 至于他的小我,不论说什么或做什么,必定是错的
这也是为什么肯恩无数次强调形式与内涵的区别,形式只是诸如 10
这样的符号,它本身是中性的,毫无意义,内涵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