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耿同学
深夜,第三次约饭,有人走了,有人还在,不变的是我们四个。初识,还是在饭桌上。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的尴尬,只因为自己不善于交际。即使现在看着他们,依然只是笑着,偶尔说上一两句,更多的时候是听他们讲。
很特别的感觉,每次看他们边喝酒边各种调侃,莫名的想要时间过得慢一点。不需要考虑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只负责看他们逗比,一直笑到脸抽筋。“也许可以考虑心情低落的时候找你们。”“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吴木木说。
下午见面,琦琦忙着工作。他的那篇《邂逅与她|今年冬天风很大,孤独的人要回家》就要在学生组织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他一遍又一遍的审核着稿子,严肃认真的样子很少见。可能平时我见他的次数比较少,所以会有那样的感觉。
我告诉吴木木:“你看琦琦现在的样子,真的很像前几天的你。”他点点头,“特别像。”
是的,感同身受。
我明白所有深夜码字的写作者,明白所有拥有自己微信平台的朋友。每一次写文字,稿子审了一遍又一遍,细挑每一个错别字,精心排版。发文后,时不时查看阅读量,后台留言或者关注人数,看着数字从个位数变成十位数,再变成百位数千位数,那种感觉无法言说。最开始会有失落,不过也渐渐趋于平淡,即使最终的结果很不错,也不再喜于言表。
“因为写作最初都是写给自己,然后才有读者。
毅毅也有自己的微信平台,不过关注的人就我们几个。有些事情只需要懂的人知晓,有些话也只适合给自己说。
写到这里突然卡住,不知道下面要怎么写。
是想写开心的事情,是想把这段相遇的每分每秒记住,至少留住欢乐。可突然发现,我总能看到每个人笑脸下对生活的一丝无奈。也许我从本质来讲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他们三个人之间,我最了解吴木木。朋友说我们很相似,他太多的事情我都清楚。琦琦偶尔会在我的微信后台留言,表露些许困惑,而他的文章贯穿了自己生活的二十年,我看了他的故事才算真正走近他。毅毅的部分点滴分享于自己的微信平台里,他的只言片语,吴木木给我的诉说,我也了然。
我们都有一颗复杂的心,我们都渴望有人能懂。只是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不曾掀开面具,也不敢。
对于我来说,心情压抑到极致,会特别想找一个人去喝酒。虽然爸妈不让,虽然喝醉过一次,虽然身体难受不堪,但至少那时候我什么也不用考虑。我知道那是逃避,我只是想放纵那一刻,然后才会在醒来时,满血复活。
毅毅就老喜欢拉着吴木木喝酒,而琦琦总是一喝酒就脸红。喝酒的那一刻是开心的吧,只是到最后,悲伤外漏。压抑的情感便爆发,消极弥散。
吃完火锅回学校,出租车上,毅毅坐在副驾驶,告诉司机师傅可不可以和他换一下位置。他想要开车,就一小段距离,吓得吴木木赶紧劝司机。车一停,吴木木就把他拉下车,扶着往宿舍走。琦琦一个人在前面花坛旁晃晃悠悠。
吴木木告诉我,他把毅毅从一楼背到五楼。他还说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毅毅喝醉。空间里有快要毕业的学长发说说,他看到喝得烂醉如泥的几个不知道年级的孩子被一群人搀扶着,大声嘶吼。他问,这就是青春吗?
这就是青春吗?
是吧。又不是。青春是义无反顾的,又是多愁善感的。青春是要强的,又是脆弱的。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我们终究想要带走一些东西,只是谈何容易。
这一生漫漫旅途,我们已走过20年,7300多天,175200多小时。
这么多天里,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就像两条相交的线,交集过后,各自去往不同的方向,越来越远。
你不会想到哪一天有人悄无声息的从你身旁离开,哪个时刻突然收到不要再联系的短信。昨日的欢笑历历在目,曾经许下的诺言还耿耿于怀,而那些人已经走了,不再回头。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我总觉得意外比明天会更早的到来
所以,现在
想见的人就去见
想说的话趁早说
想做的事别犹豫
时光会印记你的光辉岁月
以80岁为终结点
21900天
明天和意外总有一个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