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次没有答案的反思...
26岁,不像18岁那么青春活力;
26岁,不像20岁那么懵懂无知;
26岁,在大街上被小孩叫阿姨;
26岁,补水的护肤品已经不能满足;
26岁,也许已为人妻。
事实就是 26 岁零 1个月的我,已经日渐感觉到能称之为年轻的时光只剩下个 28% 的额度。
身边的95后们,2022年,26岁,相继的投入社会3年或4年的时间。萎的萎,怂的怂。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迷茫,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
周末在家的空虚
只想一觉睡个天昏地暗
平时的生活里,同事们讨论的电视剧我就也去追,这样便有了午饭时的谈资。朋友圈里每个以前的同学都喜欢周杰伦,当巡回演唱会开到泉州,一首歌都唱不全的我也买票去看了。
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其实也挺快乐,可以和同事们聊剧情的发展;喜欢观看喜剧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演唱会的照片在朋友圈也收获无数点赞。
这些我以为的兴趣,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我一件都不想做。周末在家,只想一觉睡到天荒地老。这些开心更像是维护社交关系的手段,告诉大家我也喜欢你们喜欢的东西。
生活中爱好也没能一直坚持,不喜欢追星,懒得看电影,唱歌跑调,不爱烹饪,。害怕一个人孤独,其实就是连自己的爱好也不能一直坚持,但还好没有放弃。
以前不被认可的爱好,没人理解的喜欢,小众的品味都满满隐藏最后消失不见了,在迎合大家中丢了自己真正的喜欢。
毕业一年,我换了3份工作
在广东,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有52%在半年中就会变动。当在实习期结束的时候,他们开始怀疑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
我从毕业就从事了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原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真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怀着对影视行业的向往与美好,进入了第一家影视公司,然而谁知公司资金链断裂,工资发不出来,几个月没了经济来源,不得以向家中伸手要钱。后来转战广东中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虽然会有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却也做的还不错,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职。紧接着去到了一家同类型的网络公司,做着比上一家公司更困难的工作,却也还是坚持下来了,(而公司却那种卸磨杀驴的举动)给了我当头一棒,却也让我认清了许多道理。
说服家人的我去往了深圳这个大都市,那时的自己就像去更大的地方发展。兜兜转转,面试了数十家公司(不是学历不高被嫌弃,就是资历太浅,要么就是面试表现不好),这时候深深的落差感,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中,后来我把梦想当成了职业。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从拍身边的人,到发展成为做一个旅拍摄影师的梦想。
这份工作,我决定,把自己的爱好从基础做起。是在一家拍摄婚纱照的工作,做摄影助理。那段时间深刻的体会到了服务行业的艰辛(每天6点起床,凌晨左右才可能回家宿舍),过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这份工作并不是想象中,能展现自己才华的样子。被枯燥的重复折磨,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人像拍摄和婚纱摄影的差别很大,劳累却也看不到头,当初的梦想在工作中走样。
曾经认为工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能在其中有所学,最后一一败在自己的迷茫。
1年中梦想给现实打败,在梦想现实中徘徊,不断地拾起放下,最后忘记自己的最初的坚持。
/
找工作半年后,我爸说让我回家
Eric刚来公司做编辑时候,我问和我交接工作的姐姐为什么不做了?她说要准备考教师了,每天被她爸爸劝说:我听说那谁谁的女儿考去什么单位了,工作很稳定,还离家近,
“我看你学的中文专业也挣不上啥钱,当老师稳定,还有寒暑假其实当老师挺好的,一直叫你考教师资格证你不去考,去当老师吧”于是她慢慢也就动摇了。
打算考上老师,找到工作就和男朋友结婚,这样的日子挺好的。现在自己也不想留在广州打拼了,大城市真的很难。
我听到她的离职原因其实挺惊讶的,从语气的停顿中也知道,她也还存有犹豫。
我和这个姐姐同个专业,当年也被爸妈逼过考教师证,考过两科最后一科放弃了。我和父母坦白说:“我真的不喜欢做老师,也不想用此做自己的退路。”
其实,别人的建议之所以能够对你改变,是因为你自己对自己的怀疑和不坚定。如果你有想要的生活、坚定追寻的态度,无论别人怎样苦口婆心,恐怕都动摇不了你。
对父母的建议和劝说犹豫不决,其实你还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帮助你的,最后只有你自己。能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并不容易,坚定的走才最先到达终点。
/
26岁,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选择
小时候,我们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安排好的学校,安排好的兴趣班,安排好的小初高,安排好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人生轨迹。
现在我们还是沉浸在这样的安排中,对父母的劝说犹豫不决,对想不想做的事不敢说不,对自己的梦想不敢放手去实现。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余秋雨说“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和真正能伤害你的,都是自己的选择。”
说到底,人生是自己的,别为懦弱找借口,别被听话所裹挟,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来的更靠谱。 说到底,世间最坦然的快乐,便是知道自己是谁,然后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去往那个方向一步步走。
我们需要活得更像自己而不是别人,需要的是一份自信和坚定。不认怂、不盲从,这才是人生凌厉开挂的正确方式。
我自省过不少次。
26岁,完全可以作为定语接在「年轻人」前面。
怎么就这么想不开,甚至有主动引发焦虑和矫情的嫌疑。但我确实没法忽略这个年纪所带给我的困惑。
就说那天我去出差,在酒店里接到我妈的电话。
我妈很关切地要求我开视频,她想亲眼看到我给酒店房门上锁的画面。
“你一个小姑娘在外面住,我不放心。”
俨然无视了她要求我给她现场演示上锁的步骤,让我重新把已经上好锁的房门打开又上锁这件事情。
见我正好在卸妆,她又说:“你凑近点给我看看。”
这是她最近的新爱好,主要目的是观察我脸上岁月的痕迹。
我说:“看到清楚了吗?”
我妈说:“年纪也不小了,你以为你还能玩多少年…”
所以人类确实是有能力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做到彻底推翻自己说过的话的。
当然,我妈的讲话重点在于后面的论述。
其中心思想是引导我考虑结婚,买房,换份“使人不那么沧桑”的工作,最低最低要求,也至少把驾照给考下来。
要把控「小姑娘」和「女士」之间的尺度,真的不简单。
今天看到的彩虹
送给所有搞不清楚自己是女士还是女孩的人
4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条微博,博主说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遇见什么事情什么人,都只有一种心情,那就是「还行」。
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没啥新意了。”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写信给 18 岁的自己。当时,我提到一句说:“我变得无动于衷了。”
没想到一年过去我进步了,变得更他妈无动于衷了。
朋友之间传出来的新消息不过就是分手了,结婚了,买房了,升职了,辞职了,换 idol 了,idol 没换,对不起,没别的更重大发现了。
也有出现另一些朝气蓬勃的同龄朋友。这些人出格的事儿干不少,但整体气质很能鼓舞人。
去欧洲的各大山峰登高,跑遍全国去拍照,还有人埋头在家里画画最后自己办了好几个展。而这两者对我而言,都只能产生同样的心情。
还行。
见识完循规蹈矩跟放荡不羁的两种人生轨迹,那又怎样,并不会得到一个能成为蓝图的特别心动的参考。
更年轻一点的时候,也不是说我没有产生过此种类型的心情。
只是当时更加不懂得自己能干什么,所以尝试做过不少让自己显得「特别」的事情。
几年过去后,这样的诉求没再自己身上出现过。
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也开始缓缓步入人生规划。
很难说我一点儿也没有这个年纪的 To do 或 Not to do 的概念。
套用《猜火车》里 Ewan McGregor 的经典台词,那会变成:
“选择牛油果,选择健身,选择打卡上班,选择每月按时还花呗,选择存钱,选择星巴克,选择欣赏 5 厘米以上的高跟鞋,选择热点并发表评论,选择了解 00 后们关注的 idol,选择交税交社保,选择不高于 4000 块的房租,选择关心房价,选择考虑结婚,选择假装自信而毫无困惑。”
尽管原台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选择不选择。”
而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选择它们全部。”
不至于说是失败,但问到前路在哪里,答案未必就比前面 26 年的回答要更有方向。
看完彩虹,接着看看夕阳
5
可能人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疲态,我对自己说。
身为「女士」,怎么说也得有点解决方案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但实话说,没有解决方案。
至少我现在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