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按照计划检查了孩子的作业,中途被邻居家的小孩过来相邀二宝上村小广场玩耍打断得二宝学习之心全无,我也被弄得心烦意乱,忍不住发火,后期总算断断续续完成作业修改,效果也不显著,可见,学习还是需要静下心,深入进去,心浮气躁的不如不学……
二宝骑自行车出去很快就回来了,一进门就开始喊我,妈妈,你快过来了看我捡到一只小奶狗,我出去一看,这狗狗被儿子塞在自行车大梁的小包包了,探着小脑袋,小小的,可见是个刚刚断奶的小狗,我第一反应是这个是迷路的小狗,估计狗妈妈着急呢,我问他在那捡的,周边可有人或者狗妈妈什么的,这么小的狗,不太容易养活……姐弟俩第一次默契,准备让我养在家中,小宝冲了奶粉,大宝嫌弃不好,又重新调制了奶粉,小狗大口吃着,很快就找个盒子角落睡去,因为太小不太叫,总体说一晚上还能接受它,二宝带狗回来过后,我又让他骑车带我去捡狗的地方查看,是否有大狗或者人家出来找狗,结果确实那个地方不像有小狗的地方,在村马路边上的路灯下,也是,全身灰乎乎的,大晚上的不在路灯下一般人还真的不能发现呢。
再说自己,检查作业的过程又像是渡劫,自己完全静不下心来,加上书房闷热,感觉一点都不想学,好不容易强迫自己学了几个题,也没有继续的兴致,想着还是要行动在当下,今天早上定好了目标,行动就是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完成!
刚刚登录简书发现别人写的一段话很好,摘录下来勉励自己,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不读书一定没出路。关于读书,我想深入讲四点我的个人感受:一、读书确实不是唯一出路,但是是人生很重要的加速器。就挣钱效率来说,高学历确实高很多。我们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希望你的大学都是被什么样的资源和人围绕呢?我现在因为职业的选择,接触到很多名校的同事,我深刻体会到:比你牛逼的人,真的比你还要努力。我总会想,我读书的时候,如果周围都是被这些名校同事围绕,我现在一定能更快速成长,比现在发展的更好。其次,学校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更是汇聚资源的地方。好平台能链接优质的资源,而你的同学更是你最重要的资源。二、比读书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我个人特别喜欢《原则》这本书,里面说到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对于我这种起点不高的人,一直是一种鞭策:“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不进化,就死亡。”终身学习,持续成长的人才是永远有出路的。我自己也是抱着这一条,不断自我投资,不断发展。让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一种习惯。三、把眼前能做好的做好、甚至做到极致,才有未来可言。四、先单维再多维,先专精再广泛。业成就和事业成就虽然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两者并不是完全重叠的两条路。
学业的成功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衡量的标准主要是分数;而事业的成功却是多维度的竞争,而它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你对别人和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大价值,是否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多维度竞争的能力都是在单一维度的竞争上,训练并整合起来的。读书时最该去培养的是自己持续学习、不断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三个基础习惯和能力,会受用一生。这是《院士思维》这套书给我的启示,很多不同领域颇有建树的大师,以及很多事业有成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专注”。专注到让别人一提到你的名字,就自动想到你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俞敏洪——英语”;“饺子导演——动漫”;“成甲——学习专家”。只有在一个领域先扎根,足够专业,后面不论你做什么事情,就很容易天然获得信任,这样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一种凝聚力,帮你达成更大目标。而不是每一个技能都不突出,一盘散沙。
人生最重要的是行动力和执行力,人生是亦步亦趋,稳扎稳打走出来的,不然一切只活在你的幻想里。
我感觉这句好似说我,行动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