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多文章,上面提到了很多的例子,许多优秀的人都有着极强的自律习惯,例如,一位内涵兼型男演员彭于晏,他每拍一部戏,就学会一项技能。拍《激战》时,他和真正的拳击手练打三个月,练到体脂只有3%,还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拍《我在垦丁天气晴》,他学会了冲浪;拍《海豚爱上猫》,他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拍《听说》,他学会了手语,练了三个月,每天练到手抽筋。他后来因为拍戏,相继学会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考到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学会了泰语、缅甸语、射击,并且参加了泰国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训。这样一个近乎于全能型的演员,他就是这样不断的虐自己,最后成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演员陈俊生,早年的学习成绩很差,是个让父母老师头疼的"笨小孩",也经常被同学嘲笑是"笨蛋",他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差。毕业后机缘巧合陈俊生进入了娱乐圈,可是他俊朗的外形并不能掩盖他的问题,以致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演艺事业,但是陈俊生没有放弃自己,他选择到美国攻读表演学,在学习过程中他又到"凯文楚迪"记忆训练室开始了特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陈俊生推掉了所有活动,专心在家研究记忆方法。一段时间过后,他可以在15分钟之内记忆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之后陈俊生的人生开了挂,很多有记忆力挑战的节目纷纷找陈俊生上通告,他还曾参加过两期最强大脑的挑战赛,并在一期比赛中坚持了五轮之久。后来,陈俊生从娱乐圈跨界到教育圈,创立了教育学校,开始了创业并且写作出书,慕名而来的学生源源不断,事业上可谓是风生水起。
还有韩雪,在一次晚上做完综艺节目以后,面对何炅盛情的邀请,她选择了拒绝,而且理由让人很是惊讶:“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原来她坚持每天学习英语不少于两小时的习惯已有四年之久,而且她为了不浪费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她推掉不必要的饭局,卸载了手游和网络直播软件,在一次重要的年会上,韩雪用了15分钟时间做了一次全英文的演讲,这一惊人表现,不仅上了热搜,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众多主流媒体和微博都争相转发,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看了这样的案例以后很多人都备受鼓舞,而且也有很多人暗下决心想改变自己也来他一个“逆袭”。但是问题来了,当我们制定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行动清单以后,发现落实起来真的是太难了。理由大概都差不多,比如,工作一天以后回家会感觉到很疲惫,还要陪孩子,所以哪有精力再去做多余的事情了!再比如,生活压力很大,要还房贷、还车贷,要陪伴家人,要照顾老人等等,所以实在是无心旁顾了!另外,还有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行动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以致于半途而废的。
诚然,这些理由都很充分。但是,我还是想要引用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真正的想去做些事情改变自己,则一切一切的困难就都能克服。
可是问题又来了,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些阻碍我们的困难,因为光喊口号而不去落实,或者知难而退以及“等明天”式的拖延都是不行的。所以,想要改变自己,就要好好谋划一番。怎么样来克服这些困难呢,先不要急于行动,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定位自己,要思考我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要做什么,我现在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和我的目标蓝图有必然的联系,越直接越好,因为这样做你会得到最直接的反馈。举例来说,如果要读书,就要读一些能够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书,那些诸如20世纪必读的人类最伟大的十本书还有一些哲学典籍等等并非不好,只是读这些书籍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让你得到有效反馈的。所以要读就读一些和你的专业,或者是和你想从事的专业有直接关系的书籍,因为这样你就会迅速的在实践中检验真伪和印证所学,会使你的行动有所指向,会增强你读书的兴趣,也会增强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具体行动。
所以,先要明确这些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计划。否则你的努力则可能会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或者是因为不能及时的得到反馈而怀疑自己所坚持的行动是否有意义,这样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信心和动力,导致你的行动半途而废。
想明白以后就要开始下一步,也就是制定行动清单。还是之前说过的,这个行动清单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一定要紧密结合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去确定你的行动。你要了解你想要做的事情对于你要解决的问题会起到什么的作用,这样会使你时刻不偏离目标,让你的行动直接指向那个目标。
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你要事先预测一下你在执行自己的行动清单过程中,可能会遇上什么样的干扰,例如,你读书的时候,孩子会不会来要求你陪着玩,妻子会不会让你帮忙做家务,老人会不会让你陪着聊天。家庭的义务是必须要承担的,这些干扰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然而也并非无法可解,我们应真诚的与家人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并且固定好读书的时间段,只要到了读书时间,就要立即行动起来形成习惯,集中注意力埋头苦读,相信如果做好沟通,家人也一定会理解与支持的。所以这种问题也就不算是难题了!另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处的独特环境和成长经历,所以每个人面对的干扰可能都不一样,但只要你用心去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这样前期的准备就已经很充分了,接下来就进入到非常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去执行了。
还拿读书为例,因为前期你已经排除了很多外在的干扰,所以你会拥有相对安静的空间去做事。但是,你还要面对一些内在干扰,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翻开书的时候,刚刚看了两页,内心的焦虑、不安、烦躁以及种种奇怪的念头如潮水般涌来,工作上的困惑、生活的压力以及朋友圈的新奇趣闻,都会让你坐卧不宁、心绪烦乱,忍受不住的时候可能索性就拿起手机看看头条、看看抖音、再到同学群里冒个泡,然后再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时你又会想,还是等明天吧,明天好好准备一下早点进入状态再看不迟!那么,你的努力又再次付之一炬,又要重头再来,而明天你又重复着这样的过程,又是一次无效的努力,所以这次的行动可能就又失败了!这里有个小技巧,不妨试一试在读书之前为自己营造一种仪式感,端正坐姿,严肃起来,把现在所做的事情想象成为是一件关乎自己成功与否,未来能否拥有开挂人生的重要环节,然后庄严肃穆的开始阅读、开始行动,这样你心中的烦乱便会减少许多。这里还可以参考一种古人的抗干扰训练方法,就是静坐,古时常有儒者坚持“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习惯,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专注起来,从而心无旁骛的开始读书做事,曾国藩的十条日课中也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刻,如鼎之镇、如日之升,从而感悟圣人之道的修身之法。所以,坚持这种训练方法,对于读书和做事也是大有裨益的。
排除了外在干扰,熬过了内在的情绪起伏,你便可轻装上阵、一日千里了。当然,相信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干扰,总之,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只要真正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有很多的方法供你选择。
最后,剩下的就是坚持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随时会影响着你的计划和行动,所以要有一个好心态,想追求完全无干扰的理想化状态是不太可能的,任何时候,都是不断产生的问题在干扰和影响着你,要正视这些问题,包容他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准备,要不断调整自己、反省自己,相信只要不断坚持,则终究会拥有你想要的人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心急,这个时代的节奏太快了,很多东西需要你去学习和了解,很多问题需要你去分析和解决,所以,你会有恨不得一下就成为百科全书,一下就能在众多领域成为专家的冲动。所以,你的行动清单里可能会出现,一天要看多少本书,一天要背诵多少个英语单词,一天要拿出多少时间来健身等等,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了你的行动,可能你计划是一天想看一本书,可结果一天却只看了两页,这样你每天都会面对这种挫败感,可能就会导致你的信心和动力就会再次丧失,导致你的计划又一次搁浅!所以,不要过于急躁,要“结硬寨打呆仗”,先把自己的目标定得低一点,已能够有效完成为最佳,等到逐渐适应了这种行动强度以后再逐渐增加难度,要有耐心,不要贪多,只要坚持不懈、步步为营,蜗牛也能抵达梦想的蓝天,只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愚公就能移山,沙漠就会变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