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单纯的以为,只要有足够的本事,学历不高也可以做成很多事。
谁知,很多事情,没有那张纸根本就不会给你做的机会。
如果你目前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对于学历深造,你一定与我之前一样不屑一顾,直到遇到瓶颈。
如果你还未强大到可以让人无视掉学历问题的程度,我坚定的认为:
一定要去考,去战胜并碾碎它,不断的勇猛向前,不要丝毫犹豫,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在职研到底有没有用?
大家都知道,想在国内读一个国家认可的在职研究生,无非就是非全日制和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这两种方式。
而两者在考试形式、难度、费用、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拿到的证书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不同形式的读研方式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实没有必要过多的去比较,你如果有想要提升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了解清楚其中的区别,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即可。
01
本科生研究生工资对比
首先,从城市分布上来看,一线城市研究生薪资更有竞争力。
根据麦可思公布的薪酬数据显示:
从硕士生就业薪资实际起薪来看,处在主流中间段的起薪为2000-4000元(占比25.7%)和4000-6000元(占比为30.6%)。起薪在6000元-8000元之间的占比18.3%,8000元以上的占比在14.8%,起薪10000元以上的占比5.7%。
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薪资在4364元,硕士生平均薪资为6503元;二线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692元,硕士生为5436元;其他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162元,硕士生为4821元。
从以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研究生的月平均薪资超过本科生月平均薪资2200元左右,而二三线城市,研究生的月平均薪资只超过本科生月平均薪资1800元。
这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的岗位招聘需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其次,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行业学历越高越占优势。
在金融行业内,本科和硕士的起薪最高位都超过了万元,硕士毕业生的月薪最高位达到17000元,多半是任职产品开发和行业研究类工作,并且3-5年后就有可能年薪过百万。起薪在5000元以下的企业不到10%,而且低于5000元月薪大多是销售类职位,有高额的提成。
在房地产行业内,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起薪最高,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土木建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方面薪资略有区别,但差距不是很大,主要在8000-10000元,但工作强度较大。策划、管理类岗位一般需要本科或以上学历,上市、知名公司给出的月薪多半在5000元上下。
在大IT行业内,技术男程序员比较吃香。从事网络运营、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的毕业生们月薪相当不低,做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起薪不高,业绩好收入也绝不低。
在汽车制造行业内,本科毕业生多从事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如市场、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也有部分从事基础技术研发和供应链采购等的岗位;而硕士毕业生则是高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工资范围在四千元到一万元之间不等,需要高学历背景的研发岗能拿到最高的月薪。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分享给很多在犹豫和纠结的人,其实真的不用想太多。读书学习这件事怎么会没有用呢?(当然如果你就奔着拿证加薪升职不想学习的就当我啥都没说就行)。
学习这件事毕竟和其他事情不一样,学到的东西是属于你的。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少求别人一点。
人生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升,其他的很多方面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思考总结才会变得越来越好的。还有一个小建议:那就是尽可能选择你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去学习。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02
提升自我,扩展人脉
看到知乎上这么一个留言:“有些人十年的工作经验,只不过是重复十次的一年经验而已。”
没有高薪,只有高龄,经验和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经验和才华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经验的重复十次而已。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的重复,非但不会带来更大的进步,反而会阻碍心灵,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时代就要摒弃以前“靠独门秘籍吃饭”的老旧思维。尤其是互联网大潮下,分享和互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通过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学会学习的元能力;应该站在推动全行业进步的大视角下,积极分享知识,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影响力。
考研能够系统复习专业知识,详细梳理知识体系。在自己选择的相关领域开始深入研究,会有一套自己的“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外化”做事方法,所以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学习了一种解决事情的方法论。而且利用在学校接触到的前沿研究,用理论武装头脑,站在高处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工作的问题,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负责和勤奋,而是知识和能力的受限,不是吗?
并且,读研期间除了导师还会认识更多的硕士、博士,博士里各个领域的大牛一抓一把,或许也只有读研,你才有认识他们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慢慢你的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多的大牛,无论是研究某行业资本投放的,精通十几年行业优秀作品的,某知名外企的高管,盘踞一地的行业大亨等等,都是你未来发展不可获取的人脉资源,他们带给你的眼界和格局,是你之前十几年时间,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根本无法获得的人生资源。
03
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大多是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复习,确实非常辛苦。他们该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呢?
以下个人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拟定备考计划
一份好的备考计划会让你变得自律且事半功倍,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每一天规定的任务。
在职考研不同于辞职全职考研,计划最好做细,具体到几月几号复习完什么。如果某一天的任务被加班或者出差什么的耽误了,一定要找时间补回来,必须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
2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上班路上。不管是上班路上时间长或者短,都可以利用短暂的十分钟,听听英语单词,或者手拿一本单词书进行背诵。像记忆单词这种长期功夫,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忆的哦!
中午午饭后。午饭后,可以抽出半小时时间看看专业课(如果不是事业单位尽量做好保密工作)。
下班后。利用好大约能有4-5小时的大块复习时间。
一小时:数学
一小时:专业课
半/一小时:前期复习英语或数学后期政治,根据个人情况安排。
一小时:英语
半小时:总结,查漏补缺。做一个全天的复习小结,并列好第二天的学习清单。
在职人员的社会活动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减少频繁的社会活动,像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假日都好好利用起来学习,当然适当的休息也非常有必要的,毕竟顶着工作和复习的双重压力,每周可以拿出半天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3
调整心态
首先,避免不必要的心理。
在考研复习中,有的同学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好,这种担心是有害而无一利,完全没必要的。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如果你真的没复习好,担心也是没用的。另一方面,考试涉及的内容这么多,总会有些部分没复习到,这在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的同学担心考试的偶然因素太大。
实践证明,考试过程中,大概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一点问题,但一般都不会是致命的,因此不要对考试中的偶然因素有太重的心里负担。
其次,培养新鲜感。
有的人由于经历的时间太长,所以到考前心理上就疲惫了,或者麻木了,找不到任何兴奋的感觉,实际上考前有点兴奋的感觉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来培养这种感觉呢?
可以在临考前几天与正式考试差不多的时间做相同的科目,也可以想想自己坚持下来真不简单,可以想考完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但千万不要想会考得如何的好,考上了会怎么样,这样只会增加心理负担。
最后,解除一些不良情绪
要记得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当你心中积满苦闷、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无法疏散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知心朋友尽情倾诉,发发牢骚,吐吐委屈,甚至哭出来。
这样使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后,精神就会放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会渐渐消除。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比如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等具体方法,要在心里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备考就像在小黑屋里洗衣服,你不知道衣服有没有洗干净了你只能不停地洗,直到你坐在考场上,就像小黑屋里开了明亮的灯,才知道衣服干不干净。
总之,在职考研是一笔很经济的投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备考期间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在备考期间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坚持到最后,你就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