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奇缘领悟(下)--一盏清茶酬往昔

一件作品花费多少心血,有接触的人是可以感知出来的。

我们去到一座古城、一个古遗址,虽然可能时隔数千年,但依然能穿透千古,感受到古人建造时的发愿和心量;我们去到一个博物馆或者艺术中心,在诸多作品前也可以感知到作者的用意;我们到不同的咖啡馆或者茶舍,都会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和立意,每一处细节的叠加,都传达出作者的认知、格调以及品味。

实物如此,活动也是如此,而且是难度更大的、需要在动态中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和状况,既要调和外界,又须应接每一位参与的人,也就是营造一个众人共同参与并融入感情的场景,最终获取美好体验。

我们安排所有人去竹林寺参访。竹林寺地处五台山核心景区边缘,而且也有僧众做研究学问,因此香火并不旺,在人声喧扰的旺季显得格外清幽,据《清凉山志》载:唐代高僧法照在此见到竹林,云为佛法显灵迹,因此创寺,并取名为竹林寺。历代予以重修。史载,日本天台宗高僧入唐求法,圆仁慈觉大师,在唐代就曾到此朝山拜佛,沟通五台山与日本佛教界的往来,日本昭和十七年,天台金刚子上阪泰山和尚曾撰刻“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汉白玉石牌一座,既有历史传承,又得恢弘壮阔,心境自然大是不同。

有机缘入客堂得住持妙江大和尚开示讲法,众人坐定后,大和尚开篇便问:“什么是五台山”?

我听完一愣,生于斯长于斯,耳熟能详的是大众熟知的那些:五个台顶供奉五方文殊,故曰五台山,以及关于菩萨和山里的各种传说,却从未想过“五台山”对于大众、对于信徒、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和尚缓缓开示,“五”是个神奇的数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尤其如此,“九五之尊”,五行五色五官五音,极尊贵,有五极大,既是底层规律,又可以衍生出无境的事物,为什么只有文殊菩萨有五方文殊之说?菩萨身为诸佛母、诸佛师,自然极尊贵。我听后大震,这一种讲法其实非常熟悉,《孙子兵法》有言:“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是我熟读并了解的内容,却从未想过用来解释自己的家乡:“什么是五台山”,以及蕴藏在其中的道理,在那一瞬间,有融会贯通、悟得大道的感觉。其后大和尚又对善恶、因果、修行做了开示,字字句句都直白易懂,却往往会让人醍醐灌顶。

真佛只是家常。

与大和尚话别后,我们都在感慨机缘的奇妙,每个人都有领悟和思考,漫步在法度庄严的竹林寺,入山门和返尘世,大约40分钟,得了法师点化,境随心转,入目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图一相,分明感知到大和尚的心量和愿力,竹林寺便是大和尚结合历史遗迹做出来的作品,极恢弘,说明大和尚心量极大,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普度众生的宏愿。

作品反应的是境界和心量,多高境界才能做多大事业,反过来也是,想做多大事业,就必须得有多大心量。

再往后带大家去龙泉寺。我从小的修行场所,也很清静,带亲朋回到龙泉寺,心地无比温暖又极其自在。从熟悉的台阶走上去,栏杆、围墙、梁柱、青石,还有自小就饮的泉水,一路摸过来,点点滴滴都在勾起小时候的回忆。师父教导授业的情景历历在目,就是这里,奠定我一生成长的根基。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一进山门有一只狗后腿架在台沿上,在进进出出的游客前睡得肆无忌惮,久在佛前,应该是有万般自在,惹无数人羡慕。那一刻的我内心极恬静,极平和,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不也是如这只狗一样,在午后的阳光下,在大殿前的青石板上,睡得天昏地暗,菩萨跟前放松甚至放肆,到了现在依然如此,菩萨看着座下童子还是不舍初心,应该会有些许欣慰吧。


一生只修此心通透,足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终于有空了,本来我们商量着要去玩,结果吃好晚饭之后来了一通神秘的电话。只听见爸爸在电话...
    董艳阳sun阅读 2,206评论 0 0
  • —— 纵观影片《西虹市首富》 一直都很喜欢开心麻花的小品,之前也看过《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
    夏天下着秋雨阅读 3,382评论 0 0
  • 咏紫薇 紫穗垂帘夏瑾葱,高阳不弃坠丛绒。 春芳不予争繁景,秋露轻沾舞蝶衷。 老树新枝馨蕊弱,醉吟竹间乐滋融 浅秋篱...
    一叶纤尘阅读 2,801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