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写作路上,什么比较重要?

每天上班都做着与写作完全没有关系的事,而大脑却没有停止思考,没有偏离对写作的追逐。

记不清哪个作家说过一句话,阅读,不能只阅读经典的,名家的作品,也要阅读无名的,差的作品。只有比较,才能知道好何所以好,坏何所以坏。

最近几天,找了几本新生作者的书听。第一感觉是幼稚,无脑,缺乏逻辑。然而,读者却出奇的多。

为什么是这种局面?

后来仔细思考,之所以幼稚,是作者自身的局限。那样的年龄,所思所想在情理之中。我等也是从幼稚年龄走过来的,现在也不一定保证就真的成熟。

无脑,缺乏逻辑,是作者大胆YY,不避不遮,敢于暴露自己的短板,足够有胆。

忽略这些,吸引人的是丰富的想象力。连逻辑都抛弃的文字,天马行空起来,没有丝毫阻力。

所以,虽然许多人骂着烂,还是有许多读者继续看。

这些年轻作者,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的累积,一旦修正了这些缺点,作品便非常出彩了。

关于经典的,有名气作者的作品,也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冗长,乏味,拖沓出现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是大家名家,纵然有缺点,也有奴性的读者去美化。

可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大早,一个问题跳出,写作路上,哪个比较重要?

私下认为,保持好奇心应该排在第一。那种总说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人,是写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字的。他们被学识与阅历围困,无法正视自己无知的范围。

缺少了好奇心,创造力便会慢慢枯萎。

二,危机感。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感情上,或者其他方面。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危机感加身,灵感便会源源不断涌动。因为不平衡,所以产生了流动。

关于这点,许多歌手都是佐证。无名时,挣扎徘徊,创作力爆棚,一旦出名了便是巅峰,剩下的都是下坡路了。

这也怪不得他们,人类本来就是这种动物。追逐安逸是本性,但安逸消磨创造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空杯状态。阅读一段时间,可以停下来给自己的大脑留出空间,让自己呈空杯状态 已经吃到肚里的书才可以反刍,融合,消化,产生化学反应,最后变成营养,生成新的东西,转化成文字。

好像有个作家也是这么说的,从读书到不读书,都是读书的过程。

套用一句话,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