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我心中的大女主

林黛玉和薛宝钗,你喜欢谁?

小时候女孩子们之间偶尔会讨论起这个问题,那时自己总是选择薛宝钗,理由是林妹妹总哭哭啼啼,太过软弱,宝姐姐情商高、人缘好,用现在的话说,是大女主。

其实那个时候没读过《红楼梦》原著,就是看过几遍八七版电视剧,又听了一些零碎的闲评,就妄自下了一些粗浅的结论。

当然,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不会去批判十几岁的自己,只是慨叹时间纵横,在增长了阅历和见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两位女性的故事,纸片人已经丰满立体成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文学经典把她们塑造的如此有灵魂、有深度,透过表象去看他们内在的个性和格局,不禁感叹,林妹妹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首先,黛玉有敏锐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抛开儿女情长,不看性别年龄,我们就谈古往今来居于庙堂者,往往需要一定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就是所谓的又红又专。

仅政治敏感度这一项,贾家众兄弟姐妹,加上薛宝钗、李纨,都不及林妹妹万一。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元春省亲时,大家做的诗句。

这件事的背景是皇妃探亲,娘家修了个极致奢华的大庄园,皇妃边看边嘱咐低调再低调些!这我回去怎么跟皇帝交代呢?得,让大家交几篇诗作歌颂一下皇帝恩德,明里显得我们家是有文化的,暗里向皇帝表忠心吧!

黛玉在这里做了两首诗,第一首署自己名字。

《世外仙源》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简介含蓄地称赞了大观园,更明确点题,歌颂圣恩,关键是内敛克制,符合自己女眷身份。比贾家姑嫂只知描写大观园的跑题之作强上许多,也比宝钗满文珠翠的标准颂圣诗多上许多真诚。

第一首诗没写过瘾,林妹妹看贾宝玉的作业写得是跑题外加费劲,索性就快速代劳一首,被元春评为作品之首: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对仗工整的田园诗歌,颇有陶渊明风范,有人、有动物,有自然风光,有静有动有颜色,行文流畅,清新脱俗,最后一阙更是侧面烘托皇帝治国有方、盛世富足,老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把颂圣这个政治目的表达得合理合情,尺度得当。

这才是黛玉的真实业务水平,冠以宝玉之名,因为她知道在今天这个场合,风头应该是宝玉的,且这首诗的格局也更符合宝玉这种世家继承人的身份。

在整个情节描写中,我们也清晰看到,所有人在这场诗考中都像紧张而卖力,唯有黛玉轻松甚至享受其中,可见其实力远在众人之上。

第二,黛玉的性情真实而率真,聪颖而清醒,朴实而不功利。

从宝玉被贾政毒打,伤的严重卧床不起,宝钗黛玉分别探望时的不同反应可见一二。宝钗规劝宝玉端正态度,走好仕途经济,絮絮叨叨仿佛教导主任上身。

黛玉心疼哭泣,只挤出几个字:“你便改了吧。”这几个字饱含深意,她完全了解宝玉的志向与贾政的要求想左,所以她不会站在宝玉对立面去教育宝玉,但她又不愿看到宝玉挨打,是真的伤在你身痛在我心,所以她这几个字是为宝玉妥协。

再有一个名场面,是大家看戏,史湘云指出龄官像黛玉,最后黛玉生气收场。很多人误会以为黛玉看不起戏子,因为拿自己跟戏子比较而生气,其实这是完全的误会,甚至宝玉都误会了黛玉。

黛玉是因为宝玉给史湘云使眼色,以为自己容不下这个玩笑,不懂她而生气。其实纵观全文,黛玉从未看不起任何一个人,包括刘姥姥、家中各种工作人员。她的几次生气都是有就事论事的理由。

但是宝钗就不是这样,作者把她描写的非常有迷惑性,表面上说话八面玲珑、左右逢迎,实际精于算计,城府颇深。

例如有一次她路过一处,无意中听到房间里两个丫鬟在聊八卦,被人发现的当下,她无中生有地说是林妹妹刚刚在人家门口,好一招嫁祸他人,如果日后事情败露,大家都会认为是林妹妹泄的秘。

虽有大女主的特征,但无奈社会环境不允许,终究没有一番建功立业,爱情也没有HE结局。但作者是爱林妹妹的,让她在贾家败落前泪尽而亡,“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